香港「六四」紀念館關閉兩年後,一場紀念1989年親民主抗議運動遇難者的展覽將在曼哈頓開幕。展品包括剪報、信件等。民運人士計劃在紐約建立一座新的紀念館。 閱讀更多
華誼王中軍曾自稱以3.77億元人民幣拍下梵谷畫作《雛菊與罌粟花》,但時報調查發現,這場交易經掮客之手,現已淪為階下囚的億萬富翁肖建華牽涉其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該國著名指揮家捷傑耶夫因支持普丁而遭到西方抵制。但他和樂團在北京的演出受到盛大歡迎。戰爭嚴重損壞俄羅斯的文化引擎,該國正努力重建軟實力。
坂本龍一是日本最傑出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反核和環保主義者。他曾為《末代皇帝》和《荒野獵人》等多部電影作曲,風格多樣,曾獲得過奧斯卡、葛萊美、金球等多個獎項。
過去幾年中,RM展開了一場涉獵廣泛的藝術之旅,打造自己的藝術收藏,並考慮開設藝術空間。他的收藏集中於韓國藝術家,尤其是經歷過戰爭和軍事獨裁等動盪期的藝術家。
百老匯經典舞台劇《蝴蝶君》被改編為歌劇再次上演。作曲家黃若談及在亞裔遭受仇恨的背景下,該劇對種族、性別和權力的討論,以及自身經歷和新冠疫情對創作的影響。
陳鎮威是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歷史上首位華裔首席舞者,被粉絲譽為「芭蕾王子」。他希望打破芭蕾舞界對亞裔的長期刻板印象,並增進美國人對中國舞蹈的理解。
一座鋪滿灰色岩板的巨型建築正在向全球旅客張開懷抱。官員們希望挪威的新國家博物館能引領奧斯陸向一個全球文化之都轉變,讓人們知道挪威遠不只有峽灣和山脈。
弗朗西斯·海因斯曾用織物包裹紐約標誌性建築並在藝術界獲得讚譽。在他去世一年後,其數百幅畫作在一個垃圾場被發現,這些被遺忘的藝術在一場新展覽裡等待新的生機。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為爭取民主表達而爆發的同名運動。在毛澤東去世後的動盪中,一個藝術家團體用作品和展覽表達了他們對時代尖銳的批判。
華裔藝術家巴丟草的首個個展將在義大利布雷西亞舉辦。此前中方曾要求意方取消展覽,但遭到拒絕。巴丟草曾多次抨擊中國政府,他表示自己和家人經常受到中國當局騷擾。
歷經波折後,作為香港文化名片的M+終於開幕,但館藏作品面臨當局審查威脅。M+的開幕也凸顯了一個問題:在中國的強硬控制下,博物館和藝術處於什麼位置?
去世一年後,藝術家克里斯托長久以來的夢想變成現實。凱旋門被巨幅銀藍色布料包裹,在巴黎的城市光線變化下閃閃發亮。對這座城市來說,這件作品彷彿帶來了一個解放時刻。
冠狀病毒大流行迫使百老匯全部劇院關閉了一年半。如今,戲劇愛好者、文藝狂熱分子和厭倦了螢幕的冒險家們準備好了(接種疫苗並戴著口罩)回到奇觀和故事的傳奇聖地。
警方聲明沒有提供太多細節,《人民日報》報導稱李雲迪被指控嫖宿一名29歲的女子。此事在中國互聯網上引發大量關注,有評論人士稱這是藝術家缺乏道德的例子。
盛宗亮在課上播放了影片後即有學生投訴。他兩度道歉,並自願停課。一些人認為這是「抵制文化」泛濫的例子,也有人認為這是古典音樂中針對黑人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象徵。
《幽居有伴》體現了中國的文化理想:逃離城市,在自然中隱居,並提醒我們中國山水畫傳統的脆弱之美。在疫情和環境問題交織的現實中,這些畫的願景與今天產生了共鳴。
劉虹父親曾因參與反共活動入獄,其本人也曾被下放。她的作品將政治與個人結合起來,在「六四」後帶有更明確的政治主題。她於8月7日在加州家中去世,享年73歲。
明星音樂家的成功掩蓋了一個事實:許多亞裔藝術家仍面臨種族主義和歧視。他們的創作被認為是機械的、沒有靈魂。他們被描繪成異國情調,仍被當作古典樂世界的局外人。
在接受數年喉癌治療後,坂本龍一去年又被診斷出直腸癌,但他依舊沒有停止工作。他於近日推齣戲劇作品《時間》,探討輪迴、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類在命運面前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