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移动应用 • Apps | 订阅新闻电邮

經濟

中國股市下跌,投資者對經濟復甦前景顯現悲觀情緒

作為經濟領頭羊的中國工廠的表現數據喜憂參半。

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作為經濟領頭羊的中國工廠的表現數據喜憂參半。

中國股市震盪下跌,反映出外界對中國在新冠後經濟復甦的可行性愈發不樂觀。經濟學家調低了對增長的預期。習近平最近針對外企的打壓行動也傷害了投資者的信心。 閱讀更多

  • 繁榮與危機:南昌見證中國樓市起與落

    多年的過度建設導致南昌樓市出現供過於求,空置率為中國28個大中城市中最高。儘管中國當局推出激勵措施刺激樓市,但房地產市場的復甦情況並不均衡。

  • 中國科技巨頭業績回暖,復甦路上面臨艱難轉型

    經歷了疫情封控和當局嚴厲打壓後,阿里、百度和騰訊的業績開始回暖。但中國整體經濟復甦仍然緩慢,各大巨頭正進行轉型改組,並將未來業務重點轉移至人工智慧方面。

  • 中國青年失業率破20%,經濟復甦仍不均衡

    中國經濟復甦速度比預期緩慢,也不夠均衡,零售、建築等藍領行業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但技術、教育、醫學等行業仍未恢復,這正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求職的目標領域。

  • 中國在電動車電池領域的優勢有多大?

    從採礦到礦物冶煉,再到零部件製造,中國在電動車電池生產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佔據絕對優勢。專家稱任何其他國家在該領域實現獨立自主已幾乎不可能。

  • 面對預算危機,中國為何不徵收房產稅

    許多地方政府財政吃緊,不動產統一登記讓房產稅成為可能。由於公眾強烈抵制等原因,儘管許多經濟學家支持徵收房地產稅,當局短期之內可能不會這樣做。

  • 美國會通過決議恢復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徵收關稅

    此前拜登政府曾暫停徵收關稅,以確保美國有足夠的太陽能電池板供應。批評人士表示,拜登不向中國太陽能製造商徵收關稅的決定違反了美國的貿易規則,未能保護美國工人。

  • 機遇、夢想與風險:中國直播帶貨浪潮的起與落

    農民和工人註冊成為主播,近5億網民在直播間進行過購物,直播徹底改變了中國電商模式。但隨著市場飛速增長,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政府出於政治擔憂也加強了監管。

  • 中國加強金融控制,多名銀行和保險業要人被查

    習近平尋求鞏固對關鍵經濟領域的控制,金融反腐運動進入高潮,今年以來已有數十名高級官員和高管被調查或受處分。當局還對金融監管系統進行了全面改革。

  • 中國汽車產業悄然轉型,國產電動車受熱捧

    上海車展展示了一個鮮明的主題:電動汽車將繼續存在,而中國汽車製造商在該領域正處於領先地位。疫情期間,中國汽車產業已悄然轉型,外資車企市場份額萎縮。

  • 車企輪番打折促銷,中國汽車市場爆發價格戰

    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車企正在採取極端措施以保持競爭力,提供經銷商贈品和大幅折扣。同時,傳統汽車製造商正在努力清空舊車庫存。7月起中國將實施更嚴格的排放標準。

  • 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

    在政府取消「清零」措施後,中國經濟顯現復甦跡象。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消費者支出有所回升,出口也正在加強,但房地產的緩慢崩潰仍是經濟的一大拖累。

  • 壓力之下,中國或對貧窮國家債務重組作出讓步

    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向中國施壓,要求允許部分國家重組債務並減少債務總額,但北京此前堅持要求多邊貸款機構共同承擔損失。有跡象表明北京有意打破僵局。

  • 空巴宣布將在中國建立第二條總裝線,產能翻倍

    空巴還獲得了北京方面的批准,繼續推進此前公布的160架飛機採購訂單。這一消息表明,即使拜登正對歐洲施壓、美國製造商正在撤離,中國仍然是歐洲企業的一個重要市場。

  • 動視暴雪與網易「分手」:一個商業警示故事

    動視暴雪和網易長達14年的合作關係以一拍兩散告終。雙方的合作曾將《魔獸世界》等熱門遊戲帶到中國,如今卻成為說明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困難的又一個案例。

  • 新新世界

    深陷債務泥潭的中國地方政府為何仍大興基建?

    地方政府一直熱衷於投資基建以推動經濟增長。但「清零」耗盡地方金庫、土地轉讓收入驟降,許多城市負債累累,陷入財政混亂。一些地方甚至開始削減公共服務和福利。

  • 全球財務困難國家的新任緊急貸款提供者:中國

    中國正在向陷入財務困境的國家提供越來越多緊急貸款。近年來,該國正快速追趕IMF,成為負債國家的最後貸款者,在全球經濟疲軟時期演變為經濟超級大國。

  • 習近平再「揮錘」,中共進一步收緊對金融系統控制

    習近平正引導中國偏離曾支撐其崛起的市場經濟。為讓金融業符合其願景,他對中國的監管框架進行改革,讓中共高層對金融政策和銀行監管擁有更直接的控制。

  • 在忠於習近平與重振經濟之間,李強面臨難題

    李強在地方任職的經歷令他享有親商的聲譽,但他接手的是一個權力被削弱的職位。對習近平的忠誠是他得以升任總理的關鍵因素,這將決定他在恢復經濟的道路上能走多遠。

  • 中國新總理李強首場記者會上釋放了哪些信號

    新任總理李強對保持民營部門的活力給出了中國領導人多年來最強有力的表態:承諾會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平等對待,並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的其他利益。

點擊下載iOS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iOS APP 點擊下載Android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Android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