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獲北京讚許

香港——本週前,可能幾乎沒幾個中國公民聽說過聖多美和普林西比這個位於非洲西海岸的島國。但是,該島國決定與台灣(中國認為自治的台灣是分離出去的省份)斷絕外交關係後,它的地位已上升為深受中國人歡迎的程度。
「中方對此表示讚賞,歡迎聖普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上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週三的例行記者會上說。
北京一直拒絕與任何不承認大陸是中國唯一政府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國民黨的軍隊在1949年內戰戰敗後撤退至台灣,台灣政府的正式名稱是中華民國。為被承認作名為「中國」的國家,北京和台北進行了幾十年的競爭,1979年美國改變了對台灣的支持,正式與北京建立了外交關係,自那以後,大多數國家也遵循這一做法。
廣告
分析人士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可能不會是第一個渴望與北京、而非台北建立外交關係而倒戈的小國,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視大陸為更有錢的贊助人。
「我覺得這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教授胡偉星週四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他還說,作為對蔡英文當選的回應,北京「擠壓台北的國際空間的決心越來越大」,蔡英文所在的民進黨傳統上傾向於台灣獨立。
週三,在台北舉行的記者會上,台灣外交部長李大維拒絕提供關於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如何決定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的詳細資料,該國是葡萄牙前殖民地,人口不到20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沒有說這個非洲國家什麼時候將與北京正式建交。
台灣新聞媒體的報導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決定,是在台北拒絕了該國的財政支持要求之後做出的。台灣的官方通訊社中央社援引外交部一位未具名官員的話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曾希望從台北得到2億美元,作為中央社報導稱之為「金錢外交」的一部分。
但香港嶺南大學的政治學家張泊匯表示,聖多美改變外交關係的決定可能是由北京精心策劃的,帶有更廣泛的政治色彩。
張泊匯說,「這看起來像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但實際上,這對海峽兩岸關係來說意味重大,」他指的是把台灣與中國大陸分開的台灣海峽。「本質上,這意味著北京有了新的台灣戰略:他們正在回到以前的對抗性做法,過去八年的與台灣的休戰期已經結束了。」
廣告
蔡英文的前任是來自國民黨的馬英九,國民黨提倡與中國大陸更密切的關係。
張泊匯說,在蔡英文上任之前,據說北京曾拒絕了幾個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與北京建立外交關係、與台北斷交的請求。他說,當時的目的是獎勵馬英九在穩定大陸與台灣關係上起的作用,幫助他避免可能損害其國內政治資本的「尷尬」外交事件。
張泊匯補充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做法可以被看作是「中國對蔡英文與川普通話的懲罰的一部分」。
川普在本月早些時候接了蔡英文打過去的祝賀電話,成為自從至少1979年以來與台灣領導人通話的首位美國總統或候任總統。川普後來說,他認為,早就該審查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影響著華盛頓與北京關係的「一個中國」政策了。北京的回應是指責蔡英文政府安排了那次通話。
週四,中國官方報紙《環球時報》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決定只是一個開始,如果民進黨「繼續推動台獨」,台灣可能失去其所有的邦交國。
在中國相當於Twitter的新浪微博上,人們對這個非洲國家投入中國懷抱表示歡迎,同時也有些人承認,他們對該國的地理位置的認知模糊不清。
廣告
「我們應該努力把剩下的21個國家爭取過來,」一個用戶發帖說。「那台灣就會真『獨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