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字幕卡片上寫道,由電影攝影師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執導的《香港三部曲:開門見山、愚公移山、後悔莫及》(Hong Kong Trilogy: Preschooled, Preoccupied, Preposterous)採用了當代香港民眾真實的聲音。影片更像是一首詩或一首城市交響樂,而不是紀錄片。它自由流淌,有時會令人沮喪地處於紀實和虛構之間。
影片結構鬆散,堪比杜可風作為攝影師為王家衛(Wong Kar-wai)拍攝的一些片子(如《2046》)。儘管《香港三部曲》被分成了三部分,表面上每一部分關注的都是不同的一代人,但各個部分彼此滲透。一些角色貫穿整部影片。
最有凝聚力的是中間那一部分,介於聚焦兒童的《開門見山》和前後不連貫的結局《後悔莫及》——部分涉及進行速配的老年人——之間的《愚公移山》。然而,《愚公移山》把重點放在了年輕的活動人士身上,簡要描繪了2014年那場反對北京的政治影響的親民主反抗活動雨傘運動。杜可風拍攝了突然出現在香港的帳篷,並探訪示威現場,包括一個有機農場和一道受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啟發而修建的牆。影片顯示,設計這些地方的目的也是讓它們作為思考空間。
儘管螢幕上有大量文字,但影片沒有澄清一些細節。(你也許想知道因為亂扔垃圾而被警察帶進警局的小孩伏特加[Vodka]的命運。)這種自由隨性的拼湊符合該片烏托邦式的世界觀,但缺乏敘事規律可能是對觀眾的考驗。
廣告
《香港三部曲:開門見山、愚公移山、後悔莫及》
導演 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
主演 艾利克斯·貝德維爾(Alex Bedwell)、張匡佑、張嘉怡、周亦彤、鍾沛傑
時長 1小時30分鐘
類型 紀錄片、喜劇、劇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