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朝著歡呼雀躍的學生們揮手致意。他與奧運官員、經濟政策的制定者和歐洲領導人舉行會議,還前往一個熱帶島嶼進行了視察
但在習近平上個月的繁忙行程中,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空白,說明了在這個他希望繼續掌權的關鍵政治年份裡,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困境。面對中國自疫情開始以來最大、最受爭議的封鎖,他始終沒有現身。
整個4月,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為遏制疫情而封城,而後北京也在出現大量病例後進入了警戒狀態,但習近平沒有就國內疫情暴發的問題發表任何公開講話。他也沒有與上海被命令居家隔離長達數週的2500萬民眾進行直接對話,哪怕他們對食物短缺、醫院不堪重負和混亂的大規模隔離規定怨聲載道。
習近平、李克強與負責冬奧會開閉幕式的電影導演張藝謀、以及兩名奧運選手:武大靖(左)和隋文靜。張藝謀、武大靖和隋文靜在4月初獲得了嘉獎。
習近平、李克強與負責冬奧會開閉幕式的電影導演張藝謀、以及兩名奧運選手:武大靖(左)和隋文靜。張藝謀、武大靖和隋文靜在4月初獲得了嘉獎。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他就是有意識地跟上海保持一定的距離,」現居美國的中共黨報前主編鄧聿文說。「毫無疑問,就抗疫來講,他幕後還是要處理很多事,但當然他並不想被直接拉到上海爛攤子裡。」
習近平的命令是通過下屬或會議紀要下達的。他們傳達了他堅持「新冠動態清零」目標的要求:通過嚴格的大規模檢測以及對感染者或密接者的隔離,確保14億人口基本沒有病例出現。週五,由包括習近平在內的25名領導人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重申了對這一目標的堅持,並指出新冠疫情和烏克蘭戰爭帶來的經濟風險挑戰增多
今年下旬中共將召開重要的黨代會,在此之前,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疫情正在考驗習近平的智慧與權威。雖然開創性地贏得第三個總書記任期是幾乎可以肯定的事情,但他也希望確保領導層由那些能夠捍衛並執行其議程的官員所主導。
週三,上海永康路附近,工人們在圍欄旁運送食物。
週三,上海永康路附近,工人們在圍欄旁運送食物。 The New York Times
為了確保這樣的結果,習近平希望展現出胸有成竹的政治掌控力,直到最近,新冠清零政策一直是一個標誌性成就:這是一個儘管代價高昂卻有效、且受到普遍歡迎的承諾,即中國能夠避免大規模疾病和死亡。
繼中共官員先在2020年初淡化新冠病毒後,習近平將中國變成了一個流行病學意義上的封閉堡壘,在美國近100萬人死於新冠之時控制住了疫情,並保全了經濟。
廣告
而今,想要離開這個堡壘絕非易事。習近平的領導班子無比堅決地要證明中國有能力應對疫情,以至於拒絕引進比國產疫苗大體更為有效的國外mRNA疫苗。中國老年人群體的疫苗接種也大為滯後。
如果沒有必要的防禦手段,中國可能會面臨感染激增的情況,官員們警告,即便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能力較低,醫院也可能不堪重負。但奧密克戎的暴發若是導致封城措施層出不窮,中國的動態清零目標可能就會變成一項代價巨大、充滿爭議且看不到盡頭的工作。
「這一政策是在表明,政府把人民的健康福祉擺在首位,」牛津大學研究中國政治和社會的教授藍夢林(Patricia Thornton)說。「對習近平來說,這種敘事正在變得越來越難以服眾了。」
週一,上海一條幾乎空無一人的高速公路。這座城市已被封鎖數週,出現經濟損失。
週一,上海一條幾乎空無一人的高速公路。這座城市已被封鎖數週,出現經濟損失。 The New York Times
特別是在上海,封城和反覆檢測以及保持警惕的要求已經引發了公眾不滿,使得地方官員和醫務工作者精疲力竭,傷及經濟。
雖然在此前的封鎖中,也有民眾抱怨嚴苛的限制,但這一次批評更多也更為大膽,其中不乏經濟學者與企業高管,他們認為,面對新型變異株,新冠清零政策是難以持續的。
「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疾病,並不僅僅是新冠肺炎,」中國大型旅遊集團攜程旅行網的聯合創始人梁建章最近在給《中國企業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犧牲一切追求極端的『休克』措施,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全面勝利。」
2022年的意外動盪,包括中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迂迴曲折立場,還是基本不可能阻止習近平贏得第三個任期。他是中國數十年來權勢最大的領導人,上海的不滿沒有顯示出升級為挑戰其統治地位的跡象。在其他城鎮,民眾對嚴格管控的態度依然是可以接受,甚至是全情支持的。
習近平4月訪問海南省五指山市毛納村。
習近平4月訪問海南省五指山市毛納村。 Li Xueren/Xinhua, via Getty Images
「 我們本來就天天做核酸,所以這幾天北京疫情,我覺得我的生活沒啥變化,」北京一處生鮮市場的豬肉販周雲虹說,自從1月以來她每天都要接受檢測。
「我不擔心北京疫情,」同一個市場賣雞蛋的商販李坤(音)說。「這可是首都啊,怎麼會讓老百姓沒吃的?」
廣告
但加州克萊爾蒙特麥克納學院研究中國政治的裴敏欣教授表示,長期封城造成的經濟損害和社會緊張可能會削弱習近平的權力,導致他挑選的下一屆領導層難以獲得精英的支持。無論如何,習近平大概率都能保住他的統治地位,但這種地位可能逐步上升或下降,而他身邊的官員構成至關重要。
「新冠清零政策現在遇到的不同問題是,代價已經顯而易見,」裴敏欣說。「誰都沒辦法掩蓋了。」
甚至在上海危機之前,習近平似乎就已經處於困境。近來,官員們要麼表示,批評新冠政策就是對習近平的不忠;要麼聲稱,疫情防控是「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
週一,一名檢疫人員在上海一家封閉的酒店外睡著了。
週一,一名檢疫人員在上海一家封閉的酒店外睡著了。 The New York Times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唯有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我們才能贏得尊嚴、贏得主動,」3月初,習近平在對黨校幹部的講話中表示。
上週,習近平承諾將通過大量基建支出項目來支持中國的經濟增長;週五,中央政治局表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
「堅持動態清零,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新華社在政治局會議的紀要中寫道。
廣告
但越來越多的中國經濟學者和商界領袖認為,停工停產造成的傷害將愈發難以彌補。關於何時能夠旅行、消費、置業或進行商業投資的長期不確定性,已經損害了消費者與企業的信心。
他們認為,解決辦法就是加快推出更多疫苗和療法,並確保老年人和其他弱勢群體完成接種,以便政府在感染暴發時有更大的靈活性。
「我們執行過往的動態清零政策的成本越來越高,效率越來越低,」野村控股證券公司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上個月的演講中說道,他的演講在中國社群媒體上得到了廣泛傳播。
週二,北京海淀區一間公司的員工正在接受核酸檢測。
週二,北京海淀區一間公司的員工正在接受核酸檢測。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經濟成本太高,且難以為繼之後,變革會更加容易,」陸挺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
從新冠清零政策中鬆綁,在政治上可能比一些批評人士想像得更難。
習近平將中國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數相對較少(近5000人,大多出現在疫情之初的幾個月)作為他的一大核心論據,即中共在執政效率上比任何自由民主政體都要高。
廣告
但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上個月曾表示,在80歲及以上的中國人口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接種過兩針疫苗,另外,僅有不到20%的該年齡段人口接種了加強針。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表示,根據統計時使用的死亡率,奧密克戎若是在中國不受限制地傳播,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會在10萬到84萬之間。即使是較小規模的死亡也可能引發公憤。
在最近訪問人民大學時,習近平與學生們一起在教室裡上課。他一直對上海的封鎖保持沉默。
在最近訪問人民大學時,習近平與學生們一起在教室裡上課。他一直對上海的封鎖保持沉默。 Ju Peng/Xinhua via Getty Images
「他們不想和病毒共存,但又不得不忍受國家的政策,」黃嚴忠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這是真正的兩難。」
習近平似乎在賭他可以控制上海的感染,並在黨代會結束之前堅持清零,之後或許才會有所鬆動。至於眼下,官員們都在熱情洋溢地歌頌著習近平。
最近,在他造訪北京人民大學期間,中國國家電視台的鏡頭一直停留在數百名歡呼的學生身上。中國南方省份廣西宣布習近平當選為該地區的二十大代表,此前廣西曾發布報告稱,當地村民收到了宣傳習近平思想的小紅書,與毛澤東的「紅寶書」十分相似。
「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必將凝聚起更加磅礴的時代偉力,」新華社在對廣西推選習近平的報導中寫道。該文章並未提及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