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清零」中舉步維艱

受遏制新冠的封控措施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最近幾個月已近熄火。住房銷售下降。在一些城市,多家商店和餐館停業,有些可能是永久性的。年輕人的失業率攀升。
經濟放緩令人們質疑中國嚴格「清零」策略的可行性,質疑它是否比封控造成的社會和經濟代價更糟糕。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在考察新冠大流行的起始地武漢時表示,消滅新冠仍然至關重要。
據官媒報導,習近平說,「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他提到保護老人和兒童不受感染的必要性,並警告官員不要對已經進行了兩年半的新冠病毒艱苦抗疫有「厭戰情緒」。他說,「堅持就是勝利。」
快速傳播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正在突破中國許多防控措施,難以實現的新冠抗疫勝利已隨之變得更加困難。中國上週首次發現了其變體BA.5的本土感染病例。
上海解除全市封控一個月後,最近幾天再次出現新增的新冠病例,促使官員下令全市2500萬居民中的許多人接受核酸檢測。安徽省對兩個縣實施了幾乎全域封控,而鄰近的製造業中心江蘇省正在努力遏制新增感染病例的數量。擁有1300萬人口的西安市已在新增感染病例上升後關閉了學校和許多企業。

中國的新冠策略有點像用鏟子打蒼蠅,雖然可能有效,但也代價高昂、充滿爭議。為了消除哪怕只是幾例感染,就需要對公寓樓群、社區,甚至整座城市進行幾天或幾週的封控。習近平堅持要求將新冠病毒感染清零(用北京的說法是「動態清零」),這給國家的經濟前景蒙上了令人不安的陰影。
廣告
「不確定性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中國政府提供諮詢的經濟學家楊偉民今年6月下旬在對房地產開發商發表的講話中說,他提到了有關新冠疾病和防控措施的問題。他還指出,政府打擊一些企業的做法讓投資者變得小心翼翼,政府指控那些企業濫用自己的市場主導地位、藐視監管機構,或違反官方道德準則。
「不確定性是行動的大敵,」楊偉民說。
習近平要求官員在消滅新冠疫情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他在武漢考察了一家雷射設備廠,讚揚了新技術的潛力。他還視察了一個被樹立為有效控制新冠病毒榜樣的社區。
實際情況是,官員們在艱難地應對新冠防控和經濟復甦的不同需求。在中共即將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的幾個月前,由此產生的壓力正壓迫著中國。習近平將在這次大會上獲得中共領導人的第三個五年任期,這幾乎已確定無疑,這將鞏固他作為毛澤東和鄧小平以來最強大領導人的地位。

中央政府已試圖增強企業家和消費者對消費、投資和旅遊的信心。但地方官員面臨著因疫情防控不力而被免職的威脅,經常對旅行者和交通施加額外的檢查和限制,增加了干擾和不確定性。
「常常是不同部門和公司的負責人上午去參加關於加強動態清零的會議,下午去參加關於經濟增長的會議,」北京的獨立政治評論員吳強說。
廣告
「是習自己治國理政模式本身的矛盾,」吳強說。「矛盾實際是在他個人身上。」
在過去的兩年裡,許多中國人認為遏制新冠的措施雖然令人厭煩,但有必要。但員工和僱主們似乎對封控、核酸檢測,以及不確定性越來越不耐煩,尤其是在他們有貸款要還、有租金要付、需要掙工資的時候。
「當地政府肯定說,最多半個月清零。半個月我估計清不了,」泥瓦工王永冠在目前已被封控的安徽省泗縣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他也對封控帶來的住房銷售下降表示擔心。「今年不行,今年本來就不行。」
中國策略集團總裁克里斯托弗·K·強生引用與北京的官員交談時聽到的說法稱,試圖增強投資者信心的政策制定者們也害怕自己被指破壞習近平的打擊行動,習近平正在清理被控有違法行為和盲目投資的企業。

「大領導真想放鬆這些打擊嗎,還是暫時放鬆一下?」強生說,他指的是習近平。「這裡有很多不確定性。」
中國時而解除、時而重啟的新冠防控措施可能至少會持續到明年,部分原因是政府曾一直把重點放在限制措施和病毒檢測上,而不是接種疫苗。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相對較低。許多專家說,中國領導層迄今拒絕批准更有效的、由外國開發的疫苗,這個決定是出於政治自豪感,而不是醫學考慮。
廣告
然而,中國領導人也擔心,經濟深度放緩可能會引發社會不滿,即將召開的黨代會進一步放大了這種焦慮。官員們在控制失業率上面臨的壓力尤其大。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的16歲至24歲城市居民失業率已上升到18.4%。今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達1000多萬,創下歷史紀錄,他們中的大多數將加入到求職大軍中去,有些人為避開就業競爭將去讀研究生。
雖然北京避免了全市範圍的封鎖,只採取了有針對性的限制措施,但是生意也很難做。王靜說,他開在一條胡同裡的餐館以前常常擠滿了遊客,今年5月,北京禁止餐館堂食後,他的餐館失去了90%以上的收入。該禁令已在6月初有所放寬,但他餐館的業務只恢復了約三分之一。
「今年可不是最難的一年嘛,」他說。「我的這些夥計都跟了我十多年了,他們都上有老下有小,都等著我發工資呢,我怎麼能把他們開了呢?」

中國已在漸漸採取一些政策上的妥協。官員已將國際旅行者和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的天數減半,試圖減少一些干擾。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間接暗示,今年的經濟增長可能會低於政府在今年早些時候制定的5.5%的目標。一些前官員和政策顧問已公開表示,為維持經濟復甦,企業需要更多的明確性。
「我們的人心不能處在波濤之上,忽高忽低,這個對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的發展都是不利的,」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原副主席胡德平今年6月在一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說。「政策沒有矛盾,企業家才能有信心。」
即使中國能在不對主要城市採取封控措施的情況下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已經積累下來的不確定性正在促使一些公司重新考慮他們的計劃。
廣告
巴西果汁供應商西澄的生意在上海今年4月封城之前一直不錯。上海封城後,裝有公司冷凍橙汁的集裝箱困在了上海的港口,由於海關檢查員要檢查貨物是否攜帶病毒,延長了清關時間,西澄的上海總經理喬舒亞·林說。
他說,清關和把果汁運到倉庫以前通常需要三到四天,現在變成需要兩週。他說,西澄巴西總部的老闆們開始重新評估中國的業務前景。
「他們問的問題包括,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業務?」喬舒亞·林說。「如果我們現在投資,會有怎樣的回報?會有哪些讓我們措手不及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