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滘村,數以百計的群眾與身穿防護服的防暴警察發生衝突,有人向警察投擲玻璃瓶,並拆除屏障,推倒核酸點。數名男子被捕。極端封控下,許多居民連食物也難以獲取。
江澤民逝世之際,中國正在經歷一波30多年來未有過的公開反抗浪潮。習近平面對的挑戰在於,悼念活動既要表達對江的敬意,也要防止讓他變成反習象徵。
江澤民在「六四」後成為中國領導人,任內實現經濟飛速增長。作為上海幫共產黨大佬,他在退休後影響力依舊,在選拔現任領導人習近平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嚴苛的防疫措施加劇了經濟上的痛苦。青年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20%,多個行業陷入困境,企業利潤加速下滑。不斷加劇的動盪可能危及中國來之不易的「世界工廠」聲譽。
中國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率較低,政府稱將強化動員,並提供流動接種等服務。中國防疫政策造成的損失和不滿愈發嚴重,專家認為,這一舉措對於放鬆管制、重振經濟至關重要。
抗議爆發後,習近平一直保持沉默。當局出動大批警力震懾並帶走一些抗議者,審查機構刪帖,宣傳機器抹黑抗議者,政府正使用各種維穩工具努力重新掌控局面。
十餘位年輕人講述了他們在清零政策下積壓的憤怒和沮喪。帶著自豪、恐懼與矛盾交織的複雜心情,他們人生第一次參加示威,第一次喊出抗議口號,第一次與警察發生衝突。
長時間的高壓封控下,中國經濟和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嚴重衝擊。新疆一場大火點燃多地居民怒火,反封控抗議開始蔓延全國。在上海,有些抗議者提出要求習近平下台。
白宮的聲明與其對伊朗政府鎮壓抗議的譴責形成鮮明對比。官員表示,對中國的抗議是否能持續下去表示懷疑,也不確定要求結束封控的呼聲是否會發展成對政府改革的呼籲。
中國清零政策已拖累經濟,多地爆發的反封控抗議又為經濟注入了新的不確定性。分析稱,更多動盪可能進一步減緩生產和銷售,鼓勵西方公司脫離中國,加快實現供應鏈多元化。
現場觀眾不戴口罩、歡呼擁抱的場面與中國國內嚴格的限制措施形成鮮明對比。專家稱,由於央視轉播延遲約30秒,電視台可以使用教練或替補席的鏡頭來取代觀眾席的特寫。
白紙是這輪在中國各大城市和高校上演的抗議中最顯眼的符號。清華學生用方程式隱晦表示對自由的渴望。還有人用滿屏的「是」、「好」和「對」等正面文字諷刺地表達不滿。
從哀悼新疆大火死難者發展到抗議封控,這場介於抗議和守夜之間的活動是中國罕見的政治表達,但也反映出不確定性:人們的訴求究竟是什麼?抗議能走多遠?
中國無處不在的防控措施已造成超越階級和地域的憤怒焦點。週末,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爆發抗議活動,民眾要求放鬆防疫限制,一些人提出了明確的政治訴求。
央行和銀監會制定措施,向大型開發商提供數千億元的信貸額度,必要時可推遲還款。財政部也出台了面向購房者的減稅政策。中國經濟因新冠政策陷入困境,更加依賴房地產。
烏魯木齊火災導致民眾憤怒情緒爆發,從新疆,上海、南京到北京,中國各地城市和大學校園接連爆發哀悼與抗議活動,一些人將怒火直接指向最高領導人習近平。
報導稱消防員三個小時後才撲滅火情。影片顯示消防車的高壓水難以噴灑至火災樓層,引發公眾憤怒。人們在社群媒體上質疑封控措施是否阻礙居民逃生、延誤救援。
富士康工人與防暴警察及防疫人員發生衝突,摧毀路障。廣州抗議者衝出被封控的大樓,並洗劫了食品儲備。罕見反抗展示出人們對清零政策的沮喪和絕望。
當污染變得難以忽視時,中國的體制可以迅速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應對公眾的憤怒。相比之下,印度的民主制度龐大而混亂,既缺乏解決污染的政治決心,也缺乏公眾壓力。
說唱、跳探戈、走秀……越來越多中國老年人在網上分享日常生活並走紅。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重挑戰,許多老年人正在進行創造性嘗試,改變人們對衰老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