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移动应用 • Apps | 订阅新闻电邮

全球經濟

中俄深化經濟夥伴關係,抵禦西方制裁影響

俄羅斯官方媒體週二發布的一張照片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丁在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宮。

Pavel Byrkin/Sputnik

俄羅斯官方媒體週二發布的一張照片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丁在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宮。

習近平與普丁宣揚經濟承諾,兩國將在多個領域合作。雙方未提及軍事援助,但北京所謂的和平使命也未取得任何突破。分析稱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閱讀更多

  • 矽谷銀行風暴背後的雄心和失誤

    矽谷銀行危機是一個結合了雄心壯志和管理失誤的故事。該行高管對風險管理和財務審慎不夠重視,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中措手不及,直到最後一刻才試圖扭轉命運。

  • 有關矽谷銀行危機,目前我們所知道的

    矽谷銀行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倒閉的最大銀行,其倒閉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監管機構採取了什麼措施?其他銀行面臨風險嗎?本文總結了目前已知的信息。

  • 福特將採用中國技術在美建造電動汽車電池廠

    該工廠將採用寧德時代授權的技術,耗資35億美元建造。寧德時代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福特預計該工廠將僱用約2500名員工,於2026年開始投入生產。

  • 美國擴大與印度合作,對抗中國技術崛起

    美國和印度達成技術合作夥伴關係,同意在先進武器、超級計算和半導體等領域擴大合作。不過專家表示,印度需要繼續改革許可和稅收制度,以承接從中國移出的產業鏈。

  • IMF上調全球經濟預期,中國重新開放為因素之一

    IMF預計2023年和2024年經濟增長前景更樂觀,全球性衰退或可避免,消費者活力和中國經濟重新開放是原因之一,但警告對抗通膨的鬥爭尚未結束。

  • 中國重返全球經濟舞台,劉鶴在達佛斯強調堅持開放

    劉鶴試圖讓外國投資者相信中國仍然具有吸引力,是做生意的好地方。但他面對的是一群謹慎的觀眾,商界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和中國自身命運均存在擔憂。

  • 新聞分析

    困境中的達佛斯:新國際秩序和新現實

    新冠大流行、烏克蘭戰爭、極端不平等的加劇以及中俄專制政權帶來的新現實改變了達佛斯論壇。舊秩序已經解體,權力正從美國轉移,但新國際體系的面貌尚不明朗。

  • 中國之後,全球化將把我們帶向哪裡

    在華盛頓與北京敵意加劇之際,美國企業重新評估依賴中國工廠的風險。一些企業正將業務轉移到離本土更近的墨西哥。這被認為是以區域網路為中心的全球化的下一階段。

  • 交易錄

    過去一年,新聞中的重要數字

    2022年夏末中國空置房產的數量是多少?蘋果營收連續增長了多少個季度?時報交易錄專欄檢視了過去一年發生的重大新聞,並選出了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10個數字。

  • 中國反封控抗議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中國清零政策已拖累經濟,多地爆發的反封控抗議又為經濟注入了新的不確定性。分析稱,更多動盪可能進一步減緩生產和銷售,鼓勵西方公司脫離中國,加快實現供應鏈多元化。

  • 繼承特斯拉休克療法,馬斯克對推特「打雞血」

    馬斯克解僱了推特半數員工,要求留下來的人必須書面承諾效忠他的「硬核」願景。他還恐嚇員工公司可能會破產。這些做法與他在特斯拉和SpaceX的管理策略一脈相承。

  • 德國阻止兩筆涉中資交易,警惕過度依賴中國

    肖爾茨政府禁止中資公司收購一家德國半導體製造商,並阻止另一宗中資對生產關鍵基礎設施的德國公司的投資。德國在貿易與供應鏈方面大幅依賴中國,引發政壇警惕。

  • 蘋果稱鄭州富士康疫情影響iPhone供應

    隨著新冠病毒病例激增,富士康關閉了鄭州的主要工廠,蘋果表示iPhone產能受到影響,出貨量將低於預期。蘋果的生產困境再次凸顯出將製造供應鏈集中在中國的風險。

  • 經濟寒冬即將到來?矽谷科技巨頭發出黯淡信號

    隨著通貨膨脹持續和利率上升,谷歌、Meta等公司的業績均出現下滑。這些科技巨頭都暴露出缺少新盈利模式的弱點,不得不艱難地適應消費者支出放緩的現實。

  • 「我也是」運動高潮後,好萊塢微妙倒退

    「我也是」運動引發了對娛樂業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的更廣泛思考,但近幾個月來,一些「覺醒」項目經歷困境,有些女性遭到排擠,一些被指控不當行為的男性重新工作。

  • 告別亞洲戰略:芬蘭航空的困境與抉擇

    芬蘭航空提供航程最短的亞歐航線,精心布局了瞄準亞洲遊客、打造亞歐旅遊樞紐的商業模式。但俄烏戰爭爆發後,這一模式解體,凸顯出戰爭給全球企業帶來的廣泛經濟動盪。

  • 中國無限期推遲發布第三季度GDP等經濟數據

    由於擔心損害金融信心,大國通常很少推遲經濟統計數據的發布。外界此前預計第三季度GDP將反映經濟持續低迷,但官員在二十大記者會上稱「三季度經濟明顯回升」。

  • 西方與俄羅斯能源戰爭的重要變數:中國

    中國經濟下滑導致能源需求減少,幫助減緩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的價格上漲,也拖慢了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國牟利的腳步。如果中國需求恢復,將在全球產生連鎖反應。

  • 全球經濟放緩,多國深陷中國債務泥潭

    北京曾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首選放貸國,隨著通膨攀升和經濟疲軟,許多國家已拖欠中國巨額貸款,難以償還。中國會切斷資金還是繼續貸款將決定這些國家的金融未來。

點擊下載iOS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iOS APP 點擊下載Android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Android APP 點擊下載Android APK 掃描二維碼下載Android A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