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与美国都是讲英语的民主国家,人口结构也较为相似,但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已达100万,而澳洲的死亡率仅为美国的1/10。为什么两国的防疫成果如此不同? 阅读更多
奥密克戎和此后的变种似乎已进化到可以逃避部分免疫,即使已接种疫苗的人也容易受到多次感染。科学家表示,每年可能会出现几次感染浪潮,少数人可能会出现长期症状。
该国报告称疑似新冠病毒感染和死亡人数激增,金正恩批卫生官员“无能”。专家称,朝鲜没有足够的检测试剂,只能报告“发热患者”,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
在世界逐步开放的同时,习近平却要求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坚持清零。这让中共处于两难境地:继续封锁影响经济、引发民怨,放弃清零则可能导致死亡人数激增。
朝鲜宣布国家进入“最高紧急状态”,封锁全国所有市郡。这是两年多以来该国首次报告新冠感染病例,分析称其口径突然转变意味着该国公卫系统遇到重大挑战。
台湾目前允许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减少了入境旅客和密接人群的隔离天数。官员表示,台湾能够在公共卫生需求与个人权利及社会健康运转间取得平衡。
美国与欧洲多国近期都出现了严重且无法解释的儿童急性肝炎病例。父母应注意哪些症状?是什么导致了最近的肝炎集体暴发?家长能做些什么?这里是我们了解的关键信息。
当局承认奥密克戎株可能已经传播一周,下令让大多数居民五天内接受三次核酸检测,试图在可能实施封锁前摸清传播范围。政府还安抚公众不要担心供应问题。
官员将低死亡人数作为封控和集中隔离有效性的证明,但中国对新冠相关死亡的界定标准相对狭窄,慢性病患者和救治不及时导致的死亡不计入内,引发质疑。
安徽芜湖在仅有一例确诊的情况下进行全面封控。官员们想避免上海未能遏制住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的前车之鉴,普通百姓则想避免遭受上海居民正在经历的苦难。
上海封城导致食品短缺,人们纷纷上网求助。相关情况令全国各地居民对物资匮乏感到紧张。不少人开始囤积食物,以防发生封城。北京则发布通知要求保证物流畅通。
据估计,中国有近4亿人遭到某种形式的防疫封控,数十座城市停摆。一些抗疫手段与经济增长预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经济学家、甚至李克强都发出了警告。
疫情进入第三年,北京无视专家建议,仍坚持依赖大规模检测、隔离和封控的做法。有人担心,清零已经变成了另一场基于领导人个人意志、毛泽东式的政治运动。
尽管次生灾害频发,卫健委官员仍称不能松懈,并表示封锁是最佳方式。尽管上海已分区松绑封控,但经济学家表示,对于更大的经济影响,相关举措不会带来多少缓解。
上海严格的封控措施导致一些居民苦苦挣扎,民众不满加剧,也反映出清零政策令中国民众蒙受的损失。中国官员则敦促民众关注“正能量”,并称将打击“谣言”。
上海严格封控措施引发混乱,导致民意沸腾,人们罕见地在网上公开表达不满。这场危机不仅成为对公共卫生的挑战,也是对中共“清零”政策的一次政治考验。
一家老年护理院的护工受访称病毒在患者中广泛传播,数人死亡,但死因无法确定;医院缺少病毒检测等资源。危机凸显出对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缺位。
北京在香港医疗体系被疫情压倒后提供了大量援助,但一些香港居民批评北京的严厉措施损害个人自由,内地居民则认为香港人缺乏国家责任感,凸显了两地长期以来的文化分歧。
有农民工感染者上网求助,称多名工友被关进他们刚建好的方舱医院,得不到医疗护理和经济支持。当地政府承认有工人确诊,但称工人权利得到了有效维护。
甚至在宣布浦东浦西分阶段封锁之前,民众就开始囤积食品,隔离设施出现床位不足,其他病患得不到治疗。清零政策已令当局力不从心,民众耐心也将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