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军摄影师,一段国民党的抗战史
在中国,很多人都知道希德·格林博格(Syd Greenberg)的事情。要知道自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他就没有再到过中国。当时,他作为美军陆军通讯部摄影师,被派到中缅印战区,记录美军与中国国民党部队如何抗击日军。
有几十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政府从人们的集体记忆中抹去了这段历史。但是近年来,中国一些业余历史研究者努力让人们对这个时期增进了一些了解,他们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2.3万张相关照片中选取了一些照片,举办了一个巡回展。
该展览名为“国家记忆”(National Memories)。在香港附近工作、协助开办该展的建筑师晏欢说,“我非常熟悉格林博格的名字,有很多次,我都在照片的背面发现了他的签名。筹备这个展览时,我们把他的照片放在一个特别单元里。”
格林博格的纪念仪式将于周六在康涅狄格州的新迦南举行。他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在这里定居。去年10月他在车祸中受伤,于今年1月去世,享年92岁。
大多数邻居都知道他是镇上的摄影师——他白天在一个客户定制冲印室上班,业余时间就拍照——但是有更多他从未见过的人通过他在军队服役时拍摄的照片深深喜爱上了他。
“这些展览可以向中国人民讲述一点他们自己的历史,一点他们此前并不知道的历史,”中缅印战区的美军指挥官约瑟夫·史迪威将军(Gen. Joseph Stilwell)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John Easterbrook)说。“1949年之后,国民党政府和军人在抗日战争中扮演的角色被掩盖了。当时,好像只有共产党打败了日本人。但在最近10年间,这部分历史被揭开了。”
格林博格的儿子菲利普(Philip)也是一名摄影师。他说,他的父亲出生在纽约下东区,十几岁时随家人一起搬到布鲁克林。格林博格入伍后,陆军通讯部派遣他随两名士兵,一名上尉一同前往中国。
“那名上尉被狙击手打死了,”菲利普说。
菲利普说,格林博格的任务就是使用徕卡相机和4×5相机记录这场战争。有时候,他们外出执行任务一去就是几个星期,无法把胶片送出去。他在中缅印战场上度过了数年时间才回到美国。回国后,他曾为纽约的报纸担任自由摄影师,之后为一家冲印室工作。
20世纪50年代搬到新迦南后,他开始教当地警察怎样拍好头像照片与事故现场照片。
“这个工作他做了10年,从来没有报酬,”菲利普说。“所以镇上的人都认识他。他拍照片从来不要钱。”
两年前,晏欢和几个同事来到美国国家档案馆,为展览的核心部分收集照片。这项工作与他本人关系密切——他的外祖父是一位中国将军,曾与史迪威并肩作战。
“半个多世纪以来,共产党一直掩盖了这段历史,”晏欢说。“所以我们非常感谢美军陆军通讯部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丰富的历史资源。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在中国,人们不能使用档案资料。共产党控制着历史档案,并且隐瞒了很多秘密。”
晏欢很快从伊斯特布鲁克那里了解到,希德·格林博格还活着。他们开始通过电子邮件联系。第一次展览开幕时,格林博格还送来了一份特别录制的视频信息。
该展览还配有书籍和DVD,已经在几个中国城市展出,主办方也在讨论把它搬到美国。伊斯特布鲁克说,展览在中国受到了热情的回应。
“中国人民从来不会忘记朋友,”他说。“这是真的。”
这一点,格林博格一家也体会到了。那是去年希德受伤之后。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期间,他开始收到电子邮件和明信片。都是来自陌生人。来自中国。
“我们的一个朋友,我都不知道是谁,贴出了他医院的地址,”晏欢说。“有些在美国的中国人知道这家医院在什么地方,于是带了圣诞贺卡和鲜花去看望他。”
格林博格去世后,慰问的声音也从大洋彼岸传来。
“人们都知道格林博格先生,”晏欢说。“我们真的非常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