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奥运会的顶级摄影师,你需要细致的规划、敏锐的直觉、绝佳的视觉技巧和分辨戏剧性时刻的能力。这些特质在时报摄影师李昌(Chang Lee,音)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这周奔赴里约,开启了第八次拍摄奥运的征程。
尽管经验丰富,但李昌坦言每一次拍摄奥运都变得越来越难。“你觉得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总会有新的瞬间和新的戏剧性事件出现,”他说,“你可以预先规划很多事情,比如准备好遥控摄像机、特写、阴影与色彩看起来干净漂亮的照片,但是总会有你不想错过的,完全在你意料之外的瞬间。”
对李昌来说,在摄影中表现出人的尊严是最重要的。通常就是那么一瞬间,他说,就能定义一个运动员,揭示出他为了奥运梦想所经历的漫长挣扎。
李昌本人的“奥运之路”是他从未料想过的。出生于韩国釜山,他在高中毕业后搬到美国之前对体育完全不感兴趣,但1988年首尔奥运会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兴趣。那时,正在新泽西州靠送披萨挣学费的李昌没有时间看电视,但是他知道有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
广告
“我听到人们在家中兴奋地尖叫,真希望自己也能看比赛,”他说,“但是我却在送披萨。”
后来,李昌进入纽约大学学习摄影,并于1994年成为《纽约时报》的摄影实习生。他的第一个摄影任务是去拍摄纽约冰球队赢得斯坦利杯冠军后的庆祝活动。当时的他连冰球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作品却登在了时报城市板块的头版上。几个月后,他成为了时报的专职摄影师。
李昌拍摄过几乎所有主要的体育赛事,他也曾参与报道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的普利策奖新闻团队。在某种程度上,拍摄奥运本身和奥运比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李昌要和无数的摄影师竞争,拍出比赛中最精彩的瞬间。专注、瞬间的身体反应能力和多年的训练与经验将成为他们决一胜负的关键要素。
但是,想要在奥运会上拍出金牌摄影,有好眼力、好脑力和好体力还不够。
“用你自己的眼睛看到画面的那一刻已经晚了,”李昌说,“在那一刻发生之前看见它,那一瞬间才会被你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