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不是雷曼兄弟,2023年也和2008年不同。系統性金融危機大概率不會發生。在政府介入穩定局面後可能不需要搭上納稅人的錢。
很多人對人工智慧感到恐懼。我們執著于思考這項技術能做什麼,卻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問題:它將如何被使用?誰又將決定它的用途?
中國的衰落將波及全球經濟,也會危及地緣政治。如果情況惡化,中國更有可能通過侵略而不是改革來解決問題。美國應該如何應對?
人口下降意味著老齡化加劇、勞動適齡人口減少。我們不知道人口困境會在多大程度上拖累中國經濟,但一場危機似乎在醞釀之中。
除了習近平新冠政策失誤造成的暗淡前景,中國長期存在的宏觀經濟問題也正達到一個臨界點。中國主導世界的那一天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生。
美國正在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對貿易施加新限制,當失去政策支持,全球化可能陷入倒退。為什麼「貿易和平論」這個理想越來越喪失說服力?
勇敢的抗議者改變了中國的政策,他們對權利的廣泛渴望不會被撲滅;有一天,中共領導層將不得不對這些人性中的願望做出回應。
習近平把自己逼到了牆角,如果放鬆清零政策,他將付出很大代價。無論抗議浪潮的走向如何,人們已經看到了「穿新衣的皇帝」的可笑。
川普在期中選舉中讓共和黨人付出了沉重代價,其支持者意識到,他無法提供他們想要的權力。他作為總統職位有力競爭者的日子結束了。
期中選舉是內戰以來對憲法制度引擎最重要的考驗。民主制度獲得了勝利,讓習近平、普丁等威權領導人成了輸家,但對民主的威脅仍然存在。
2022年最重要的事是中國與西方脫鉤,美國對此並非無可指摘,但更大的問題在於中國。四個趨勢導致了中國經濟與西方穩步融合的終結。
西方國家沒有一個適當的能源戰略來抑制普丁能源炸彈的影響。引爆油價炸彈會分裂西方聯盟與烏克蘭,也會讓我們進入一個充滿痛苦的世界。
最新政策阻止了中國獲得建立晶片主導地位所需的大部分資源。這將可能使中國國內的晶片產業倒退幾十年,並遏制該國大部分科技產業。
你所做的一切讓中國令人生畏,但不能使你強大。儘管美國存在缺陷,但仔細看你一眼,我們寧願選擇這一切,也不願選擇你那陰暗的方向。
對全球化的樂觀態度曾長期主導西方政策。但貿易並未如期帶來改變,全球化也沒有迫使各國和睦相處,反而為國際對抗開闢了新前線。
相比與俄羅斯的鬥爭,美國正與中國進行沒有硝煙,但影響深遠的晶片之戰。美國及其夥伴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決心迎頭趕上,遊戲開始了。
俄羅斯和中國都將自己視為西方自由主義的有力替代者,似乎已做好準備爭奪全球主導地位。但它們本身也麻煩不斷,顯示出偏執崩潰的跡象。
在經濟上、地緣政治上和環境上,幾乎每個人都已經或將要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這場戰爭不僅是對烏克蘭和人類的犯罪,也是對地球的犯罪。
在伊朗和俄羅斯,越來越多女性走上街頭,成為反政府抗議的中堅力量。厭女政權被女性發起和領導的抗議所推翻,這種可能性已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