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启动最大的离岸风电场、迪士尼和华纳兄弟公司百岁生日到查理三世加冕……这些事件将在2023年或震撼或温柔地扰动这个世界。
对痛苦与牺牲的接受甚至崇拜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这种心态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但我们的忍耐能力不应意味着必须忍受暴政和不公。
除了习近平新冠政策失误造成的暗淡前景,中国长期存在的宏观经济问题也正达到一个临界点。中国主导世界的那一天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生。
官方突然改变了说法,而且改得如此突然和彻底。病毒在焦虑且困惑的人口中迅速蔓延。生活受到这么多扰乱后,中国人还得继续面对病毒。
美中关系正朝着有利中国而不利美国的方向发展。渐进式改变是不够的。是时候采取明确政策,让我们的经济与他们的经济实现战略脱钩。
中国放松新冠政策其实是习近平对抗议的让步,他也获得了一个战略窗口期,不仅能退出“清零”,还可能让他转变执政风格,重新确立“天命”。
美国正在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贸易施加新限制,当失去政策支持,全球化可能陷入倒退。为什么“贸易和平论”这个理想越来越丧失说服力?
数十年来,中美都将对方的意识形态视为某种感染。新冠疫情以来的不同应对愈发凸显出两国令彼此羡慕的品质和恐惧的陷阱。
勇敢的抗议者改变了中国的政策,他们对权利的广泛渴望不会被扑灭;有一天,中共领导层将不得不对这些人性中的愿望做出回应。
抗议源自对火灾中丧生的维吾尔人的哀悼,那些遇难者的身份和新疆更广泛的危机不应被忽视。跨越民族的团结钟声一旦敲响,很难再止息。
香港应对奥密克戎的模式值得参考,但也付出了死亡人数剧增的代价。这也说明,结束疫情紧急阶段的最优解可能仍会导致相当程度的混乱。
中国摆脱“清零”政策泥潭的过程充满了危险,如果政府放松管制后大量人口被感染,防疫的痛苦三年将付诸东流,可能引发社会和政治危机。
习近平损害了中共的制度利益,即中共通过遵守一定界限以换取民众服从的社会契约。他的政策体现了极度的妄自尊大,也降低了民主的门槛。
抗议活动可能面临镇压,但习近平的清零暴露了这个体制的固有弱点,而他也正在失去中国最关键的两大政治根基的支持:大学生和中产阶级。
习近平把自己逼到了墙角,如果放松清零政策,他将付出很大代价。无论抗议浪潮的走向如何,人们已经看到了“穿新衣的皇帝”的可笑。
马斯克深夜向员工发出最后通牒:要么“硬核”工作,要么领取遣散费。他渴望员工成为工作狂,但更多人决心永远不要回到这种心态中去。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被视为权威和择校指南。但随着一些名校和学院主动退出评选,人们开始审视其缺陷。是时候摒弃它了。
马斯克让推特走向毁灭;贝佐斯的慈善计划暴露出伪善;特朗普再次展现自负、宣布竞选。这些都是直白的提醒:亿万富翁不是救世主。
美国必须将与中国年轻人接触视为外交战略一部分,应确保中国学生能接触到西方自由思想和保护这种思想的机构,而不是把他们挡在门外。
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中让共和党人付出了沉重代价,其支持者意识到,他无法提供他们想要的权力。他作为总统职位有力竞争者的日子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