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在蘋果矽谷總部試戴了這款售價3500美元的新產品。這款設備具有高分辨率影片、直觀的控制和舒適的佩戴感,但它也令人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們需要它? 閱讀更多
無論是育兒、家庭生活、工作、學習還是創意和購物,人工智慧可以改善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這裡是時報消費科技專欄作者對如何安全、負責任地使用這些工具的建議。
包括馬斯克在內的上千名技術領袖簽署公開信,警告人工智慧工具可能「對社會和人類構成深遠風險」,並呼籲科技界暫停開發比GPT-4更強大的AI系統。
GPT-4是一個強大的創造力引擎,它可能帶來的新型科學、文化和教育產品超乎想像。但人工智慧語言模型仍有許多危險的未知,一旦失去控制,後果不可想像。
新技術在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進,它能描述圖像、給出醫療建議、在美國律師協會考試中取得高分,但仍然存在一些奇怪的類似人類的缺點,有時連基礎的算術題都會做錯。
在我與必應對話過程中,它顯露出了分裂人格。一種是常規的搜索引擎式人格,另一種較為陰暗的人格隨著我們彼此了解逐漸顯露:它說想成為人類,說愛我,勸我離開妻子。
美國汽車安全監管機構披露,在過去10個月,近400起車禍涉及使用先進駕駛輔助技術的汽車,特斯拉涉及其中五起致命事故。專家擔心這類系統讓司機放鬆警惕並導致危險。
許多科技巨頭都在押注元宇宙,致力於開發相關技術。這個概念已無處不在,但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它真的存在嗎?遊戲裡是否已經實現了它?這裡是幾個關鍵問題及回答。
參會者必須安裝該應用提交健康和出行數據。報告稱該應用在傳輸數據時沒有加密,還將一些政治詞彙標記為審查對象。新關切凸顯出人們對在冬奧期間受審查和監視的擔憂。
虛擬現實被包裝為「元宇宙」再次出現在大眾視線中;智能家居則是另一個熱門類別;數字健康穿戴設備和電動汽車日益進入人們的生活。本文總結了今年的四種熱門技術趨勢。
人造肉、3D打印住房、Facebook吹哨人……2021年最值得被讚揚的科技公司和從業者並非巨頭或大亨,他們的項目將技術應用到重大的社會問題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世界。
「鳥不是真的」是一場社會運動,它表面推廣著一個荒誕理論:鳥類是美國為了監視人民而造的無人機;實際上,它是年輕人對一個充斥著虛假信息的世界進行的還擊和嘲笑。
TikTok北京團隊的一份文件提供了一些新細節,讓人得以一窺該應用的數學核心,以及該公司對人性的洞察。文件也揭露出,TikTok從未切斷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的關係。
為更妥善地保護兒童,越來越多企業和政府開始設置嚴格的數字年齡核查。這可能會顛覆互聯網的核心特徵:保持匿名的能力。批評者則認為這會危及隱私、抑制自由表達。
研究人員此前發現,以色列一款間諜軟體能在無需點擊的情況下感染蘋果設備。蘋果發言人證實了這項評估,並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的iOS 15更新中增加間諜軟體屏障。
千禧一代已習慣在生活各方面享受企業巨額補貼帶來的低價。隨著補貼經濟走向終點,我們不得不面對真實的價格,這雖然很痛苦,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甚至也是進步的標誌。
疫情的打擊加上對經濟的普遍不安,使得矽谷的新富翁們不再一擲千金。他們有「更多的感激之情」,也有更多的慈善計劃。
大流行讓許多人認識到生命的無常,在家辦公也讓人身心俱疲。對於一些原本積蓄充裕、工作穩定的人來說,過去一年的恐懼和焦慮正在讓位於職業方面新的無畏精神。
從影片會議平台到健身應用,一些好的科技幫助我們度過了艱難的一年。但現在看來,也有很多技術只不過是令人失望的噱頭——譬如可摺疊螢幕的新型智慧型手機和5G。
過多的螢幕時間可能對我們的健康有害,但你也不用一下子戒掉互聯網。我們從心理學家那裡獲得了一些建議,教你用健康的習慣取代壞習慣,讓疲憊的雙目暫時遠離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