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移动应用 • Apps | 订阅新闻电邮

科學

  • 冰川融化後,遠古的祕密重現人間

    隨著氣候變暖,地球上的永凍土和冰川正在迅速融化,釋放曾被它們吞噬的物體。從一個村莊的殺戮現場到一隻3400年前的皮鞋,這些史前寶藏揭示出過去生活的豐富面貌。

  • 氣候大會達成新協議,拜登嚴厲批評中國

    各國領導人達成新協議,將努力減少森林砍伐和甲烷排放。拜登將尋求在國會通過氣候新法案,他稱美國重新確立了在氣候問題上的領導地位,並指責習近平和普丁缺席峰會。

  • 氣候大會發出「末日」警告,中俄受尖銳批評

    各國領導人稱避免災難性全球暖化的時間已所剩無幾,但在減排方面未做出新承諾和具體建議,暴露了誰應負最大責任這一長期分歧。中俄領導人未出席會議。

  • 美國情報報告:新冠起源恐難得出確切結論

    最新解密的情報指出,如果不能從中國得到更多關於最早病例的信息,或對該病毒的性質有新的科學發現,美國不太可能就新冠病毒是自然起源還是實驗室洩漏得出確切結論。

  • 新軍備競賽?中國高超音速導彈試射引發美國擔憂

    美軍最高將領馬克·米利稱中國的試驗非常接近「斯普特尼克時刻」,並明確表示他和其他官員感到驚訝。美國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無法攔截高超音速導彈。

  • 豬腎臟移植人體首次成功,或將突破器官供應難題

    紐約醫生成功將一隻轉基因豬的腎臟移植到一名腦死亡患者身上,並發現腎臟工作正常。這一突破未來可能會為病人提供大量器官供應,但也將引發有關剝削動物的質疑。

  • 中國試射高超音速導彈?這裡是對相關報導的解析

    報導稱中國此前發射了一種新型太空武器,繞地球飛行後重新進入大氣層,以遠超音速打擊目標。我們分析了該系統的軍事和技術要點,以及試射的不確定性。

  • 人類與病毒之戰將會走向何方

    對病毒來說,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可能更具傳染性、能夠躲避免疫,但病毒無意殺死我們。過去疫情留下的遺產和一些基本的生物學原理,為我們洞察未來提供了線索。

  • 中國涉維吾爾人DNA研究遭國際期刊撤稿

    中國研究人員如何獲得維吾爾族受試者充分的知情同意受到質疑。學界表示,文章的撤回表明知情同意程序存在更廣泛的失敗,需要對弱勢群體被試者的知情同意進行額外審查。

  • 科學家稱溯源調查陷入停滯,吁中國提供關鍵證據

    為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病毒起源的科學家表示,他們迫切需要對中國的血液樣本和養殖野生動物進行研究。進一步的拖延可能會使人們無法恢復有關大流行起源的關鍵證據。

  • 當一名亞裔科學家被捲入新冠溯源之爭

    艾琳娜·陳提出病毒在被發現前可能已完成突變、在人類之間傳播的假說引發爭議。該理論不僅遭到眾多科學家質疑,也為她招來了實驗室洩漏說支持者的攻擊。

  • 20歲以後新陳代謝放緩?新研究顛覆傳統觀點

    女性新陳代謝比男性慢、20歲以後代謝逐漸放緩……一項新研究指出,關於該領域的許多觀點都是錯誤的。該研究不僅將重塑人類生理學,也可能對一些醫療實踐產生影響。

  • 感染德爾塔毒株有何特殊癥狀?

    味覺、嗅覺喪失,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和疲勞都是感染新冠的標誌性癥狀。隨著德爾塔變異株愈發普遍,人們患病後的癥狀是否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裡是來自專家的說法。

  • 當工作讓你身心疲憊,不妨請一天「悲傷假」

    「悲傷假」也稱心理健康假,通常用來幫助那些不在狀態的員工,為他們提供一個放鬆心情的機會。它不一定能解決深層次的問題,但有時從工作中短暫抽離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 關於突破性感染和德爾塔變種的五個最新發現

    新冠疫苗旨在預防重症,而非感染。突破性感染可能並不常見,但目前缺乏數據,其真正危險在於未接種疫苗的人。在一些罕見病例中,突破性感染可能導致持續癥狀。

  • 氣候報告:全球升溫成定局,極端天氣將大幅增加

    報告得出結論,由於控制化石燃料排放不力,地球溫度可能在未來20年內升高1.5度,這將給十幾億人口和動植物帶來毀滅性災難。但立即和持續的減排仍可能控制升溫幅度。

  • 已接種新冠疫苗的人還會傳播Delta毒株嗎?

    有新研究表明,在感染Delta變種後,已接種過疫苗者鼻腔和喉嚨中都攜帶了大量病毒。美國疾控中心尚未公布相關數據,但已建議一些地區的疫苗接種者重新戴上口罩。

  • 世衛提議再調查武漢病毒所,中國稱「不可能接受」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近日提出對武漢病毒所進行新一輪新冠溯源調查,中國官員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稱該提議「既不尊重常識,也違背科學」,中國「不可能接受」。

  • 關於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你應該知道的四件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污染排放權轉化為可供買賣的配額,對實現習近平的氣候雄心至關重要。不過,大多數專家預計,該項目還需數年時間才能變為遏制排放的有效手段。

  • 億萬富翁布蘭森圓夢,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

    維珍集團創始人布蘭森及另外五人搭乘飛行器成功抵達太空邊緣並返回。近期貝佐斯也將進行類似的太空旅行。他們的探索推進了讓人類太空旅行變得平凡、商業化的目標。

點擊下載iOS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iOS APP 點擊下載Android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Android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