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兩週內僅通報七人死於新冠,多地估計的確診數字遠超官方。隨著官方數據和公眾認知之間差距增大,嘲笑也在變多。這一波疫情不僅導致醫藥緊張,也損害了政府信用。
兩週內官方僅報告七例死亡。習近平曾將限制新冠死亡的成功描繪為中國優越性的證據,中共可能有政治動機淡化疫情損害。專家認為這可能導致公眾低估風險。
在互聯網受到嚴格審查的時代,橫幅和旗幟這種傳統的抗議標誌不再適用,看似荒誕的白紙更能引發共鳴、激發想像力。白紙什麼都沒說,但它們卻比任何口號都更擲地有聲。
在政策突然轉向後,中國政府使用宣傳和審查機器為其尋找說法。官方避免提及轉變,而是強調社會穩定,但民眾難以放下過去三年的創傷與對現狀的疑問和不滿。
藥物短缺凸顯了中國政策逆轉的速度之快和雜亂無章。許多城市已出現疫情暴發的跡象,數百萬中國人正在為尋找藥物費盡心機,這加劇了人們的憤怒和焦慮。
政策的突然轉變顯示出中國當局疲於應對一連串的新冠暴發、指令混亂、經濟困境及政治抗議。大逆轉留下的傷疤可能會使人們更加不信任習近平的專斷風格。
在放棄「清零」的寬慰之下,是一種難以治癒的深深創傷。一些人呼籲當局道歉,但執政73年來從未道歉的中共已加強對敘事的控制,堅持宣傳自己的「勝利」。
官方數字與實際情況脫節,放開後也尚未出現新冠死亡病例通報。分析指出,缺乏可靠的信息可能會產生重大的經濟影響,或損害美歐對中國商品出口的需求。
由於陽性人員過多,餐館關門、外賣員數量驟降、快遞陷入癱瘓。目前北京疫情的嚴重程度難以判斷,但發熱門診就診人次及120電話呼入量表明,感染人數正在激增。
中國不再「清零」,但就業形勢仍然嚴峻。私營部門前景堪憂,年輕人被迫尋找替代方案,考公和考研競爭激烈。他們在相對繁榮中長大,現實卻令其充滿挫敗。
在鼓勵人們與新冠共處之餘,當局還需要讓人們相信最新國產疫苗的安全性與效力。許多老年人仍心存疑慮。專家警告疫苗接種運動對預防目前的感染浪潮來說可能為時已晚。
中國醫療系統原本已在超負荷運轉,春運可能會使情況雪上加霜。目前重症情況仍不明朗。由於政策轉變過於突然,當局在醫療資源分配方面準備不足,民眾也難以消除恐懼。
中國正放棄「清零」,但許多抗議者還不想慶祝,他們渴望更多,也對自己的角色和未來有更多認識。他們明白抗議不會影響權力架構,但他們打破了習近平不可挑戰的神話。
目前官方發布的感染病例數已很難反映真實情況。當局呼籲居民非必要不去醫院,宣傳機器也強調奧密克戎感染不可怕。專家擔憂大規模感染可能出現大量死亡。
衛健委宣講陽性後如何居家,工人們開始拆除核酸檢測點,專家也開始宣傳病毒更加溫和。許多民眾既如釋重負又感到困惑,許多人紛紛搶購試劑盒和退燒藥。
在爆發集體抗議後,中國政府宣布全面放鬆嚴格的「清零」政策。在核酸檢測、收治與隔離、封鎖以及疫苗接種這幾個方面,中國具體做出了哪些改變?這裡是你需要知道的要點。
在「清零」政策引發抗議後,中國宣布大範圍放鬆防控規定,基本取消核酸檢測,並限制封控範圍。政府沒有承認失敗,但這些變化表明其對公眾不滿做出了讓步。
此前中國各地爆發抗議,為江澤民舉行追悼會給了習近平一個機會,向領導層和全國施壓,讓他們團結在自己周圍。二十大上被帶離會場的胡錦濤出席了追悼會。
大規模抗議在政府的壓力下逐漸平息,但反對當局的低調聲音依然存在。許多民眾開始有策略地向地方政府施壓,通過援引法律或引用領導人言論來抵制管控措施。
抗議活動已擴大到世界上有大量中國留學生的城市。港台也舉辦活動聲援大陸抗議者。經歷了「政治覺醒」後,許多大陸留學生開始對香港抗議和維吾爾人的遭遇有了新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