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難搭上離開喀布爾的飛機後,難民被送往卡達的中轉中心等待安置。絕大多數人將陷入漫長的等待,許多人甚至沒有資格入境美國。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和擔憂。
塔利班已向美國尋求經濟和外交支持。儘管塔利班聲名狼藉,但為了遏制恐怖主義,避免阿富汗經濟崩潰,再加上地緣政治考量,拜登可能不會再對該國施壓。
隨著美國完成從阿富汗撤軍,阿富汗再次走完了一個暴力和動盪的循環。人們普遍擔心塔利班統治的真實面貌將會如何,他們會延續復仇?還是真正走向接受與和解的新道路?
塔利班佔領喀布爾前夕,一位在那裡長大的時報記者返回故鄉,探索和記錄一個希望的時代結束前這座城市的模樣。阿富汗人的生活仍在繼續,但籠罩在許多人心中的是絕望。
「麥奇」曾長期擔任美軍特種部隊的翻譯,塔利班接管喀布爾後,他帶著家人試圖離開,卻發現自己孤立無援。一群曾與其共事的美國軍人展開了一場營救他的全球行動。
美國及盟友20年的軍事行動已讓這兩個恐怖組織付出重大代價,但喀布爾爆炸表明它們仍擁有造成大規模殺傷的毀滅性力量。阿富汗的穩定和安全面臨重大威脅。
表面上巴基斯坦是美國阿富汗戰爭中的夥伴,實際上卻扶植並保護塔利班在巴境內的骨幹力量。巴基斯坦將塔利班接管阿富汗視為自己的勝利,但它該如何處理這個「戰利品」?
2001年,塔利班曾有意與美國談判,但華盛頓堅信可以將其徹底消滅,對交易毫無興趣。如今阿富汗的局勢令一些外交官反思,如果當時促成了塔利班的投降,會發生什麼?
許多歐洲人愈發認為,不能再依靠美國來保護他們的安全利益。隨著華盛頓將外交政策重點轉向中國,這種焦慮有增無減。但對歐洲而言,獨立的代價是高昂的。
塔利班正與前總統卡爾扎伊及莫斯科等進行接觸,試圖兌現組建「包容性」政府的承諾,並擊敗反對其統治的頑固分子。與此同時,首都喀布爾的混亂仍在繼續。
隨著當地局勢惡化,多家美國新聞機構組織了一場全球救援行動,幫助包括廚師、園丁和司機在內的阿富汗僱員及其親屬撤離。時報的128人團隊也經歷了一場驚險逃亡。
阿富汗至少四個城市爆發抗議活動,塔利班開槍驅散人群,並加緊搜捕曾與美國和北約合作的人。成千上萬的民眾仍在試圖逃離阿富汗,更多人因恐懼而躲在家中。
由於擔心遭到塔利班的報復,那些曾與美國合作過的阿富汗女性正努力抹去與之相關的痕跡。拜登政府承諾將支持阿富汗女性的權利,但她們目前的處境已極其危險。
數人在抗議中死亡或受傷,女性在一些地方重新受限。總理加尼逃亡阿聯酋後首次露面。塔利班試圖向世界發出「包容」信號,但其混亂的執行令外界產生懷疑。
塔利班掌權削弱了美國聲望,但也可能製造新的地緣政治風險。北京必須對美國的失敗將如何重塑中美競爭作出判斷。當前中國對介入阿富汗事務態度謹慎。
重新掌權後,塔利班聲稱女性將被允許工作、學習和參與政府事務,但阿富汗女性仍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已有零星跡象表明,塔利班在部分地區已重新實施舊秩序。
本文梳理總結了一些有關塔利班起源和歷史的關鍵問題:他們最早何時出現?他們是如何在阿富汗進行統治的?美國為何入侵阿富汗?塔利班統治對女性意味著什麼?
喀布爾機場撤離的慘烈場面在全球廣泛傳播。美國空軍證實,在一架C-17運輸機輪艙裡發現人體殘骸。官員未透露具體死難人數,但表示正在就「平民死亡」事件展開調查。
人們擔心,在新技術和社群媒體幫助下,阿富汗將再次成為恐怖組織的避風港。但目前,專家們在塔利班的執政方式、可能成為多大威脅等問題上存在分歧。
拜登尋求重新確立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地位之際,阿富汗局勢的迅速崩潰令人們進一步質疑美國的信譽,也強化了一種觀點,即美國對盟友的支持不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