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卖奶酪的地方,但刘洋还是尝试了——而西方快餐可能是他的救星。
几十年来,中国主流饮食中并没有乳制品这一项——没有黄油、没有牛奶、没有奶酪,统统都没有。据说90%的中国人都有乳糖不耐症。所以,五年前,当刘洋在北京郊区开办了一家小小的、只有两个房间的奶酪店时,“人们说,‘这种奇怪的臭东西是什么?’”他回忆道。“这东西要怎么做,怎么吃?”
一开始,刘洋店里的布鲁斯(brousse)、哥洛汀(crottin)、卡蒙贝尔(Camembert)和多姆(tomme)奶酪令中国消费者大惑不解——尽管对其他欧洲奢侈品的需求日益繁荣。如今,刘洋的小店一天可以卖出33磅奶酪(约合14.9公斤——译注),他希望随着中国人对这种东西更加了解,他的生意也会更好。
中国人确实对奶酪有了更多了解,不过是通过间接的途径——对美式快餐日益增长的爱好。根据一项估算,每个中国城市居民至少平均每周都要吃一次美式快餐;必胜客在中国大陆几乎每天都要新开一家分店。
广告
披萨中当然含有奶酪。新西兰大型乳品制造商恒天然(Fonterr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西奥·施皮尔斯( Theo Spierings)说,披萨的流行刺激了整个亚洲的奶酪需求量。大城市中的超市开始陈列大块奶酪。根据市场调查公司英敏特(Mintel)的数据,从2009年到2014年,中国的奶酪进口增加了70%。
中国领导人一度认为奶酪是一种蛮夷的食品。如今这种污名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还有另一个问题。
“我担心它会让我长胖,”32岁,现居北京的赵琳(音)说。“它太不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