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移动应用 • Apps | 订阅新闻电邮

科技

TikTok首席執行官在國會聽證會上受猛烈抨擊

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在週四的聽證會上聽取代表凱特·卡馬克的提問。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在週四的聽證會上聽取代表凱特·卡馬克的提問。

國會議員質問該應用是否代表中國進行間諜活動,譴責其損害青少年用戶心理健康。周受資試圖淡化TikTok與字節跳動的聯繫,提出對它的禁止將打擊言論自由。 閱讀更多

  • 美司法部就TikTok涉嫌監視記者調查字節跳動

    這項調查似乎與字節跳動去年以不當方式獲取美國TikTok用戶數據有關,被獲取數據的用戶包括幾名科技記者。涉嫌參與監控的員工已被解僱,其中有兩人在中國工作。

  • 要為TikTok找到買家可能沒那麼容易

    分析認為,針對TikTok的交易將面臨價格過高、內容監管複雜等多重問題。此外,目前尚不明確要如何將其與字節跳動完全剝離,也不知道中國政府是否會批准相關交易。

  • 英國禁止在政府設備上使用TikTok

    新規只適用於政府官員的官方工作電話。英國的行動反映了西方各國政府的擔憂,即擔心TikTok可能會將政治人物和高級官員使用設備中的敏感數據分享給北京政府。

  • 百度發布ChatGPT競品「文心一言」,市場反應不佳

    「文心一言」的首次亮相以失敗告終,產品發布後百度在香港股價暴跌10%。李彥宏稱該產品不是「中美科技對抗的工具」。市場反應說明,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仍落後於美國。

  • GPT-4來了,我們該感到興奮還是害怕?

    GPT-4是一個強大的創造力引擎,它可能帶來的新型科學、文化和教育產品超乎想像。但人工智慧語言模型仍有許多危險的未知,一旦失去控制,後果不可想像。

  • 拜登政府要求字節跳動出售TikTok

    TikTok稱正權衡各種選擇,並對政府的這一決定感到失望。此舉是拜登政府對TikTok立場的重大轉變,此前白宮一直試圖與其就該應用的數據保護措施達成協議。

  • OpenAI發布GPT-4:多方面升級,但會做錯算術題

    新技術在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進,它能描述圖像、給出醫療建議、在美國律師協會考試中取得高分,但仍然存在一些奇怪的類似人類的缺點,有時連基礎的算術題都會做錯。

  • 聚焦金融和科技,中國政府改革釋放了什麼信號?

    改革的背景是中國與西方競爭加劇,相關舉措主要集中在金融、科技和數據管理領域,旨在應對房地產危機、減少在技術上對進口的依賴、推動數據和人工智慧發展等。

  • 聊天機器人風潮下,互聯網行業的興奮和混亂

    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已引發一場爭奪,人們想知道這種技術是否能顛覆互聯網經濟,或製造出行業的下一個巨頭。但有一個問題仍困擾著科技業:現在該做什麼?

  • 為何多個國家試圖封禁TikTok

    西方多國以安全威脅為由加強對訪問TikTok的限制。為什麼各國政府要禁止這款應用?為什麼說它存在隱私安全問題?除了禁令還有哪些限制措施?這裡是一份解析。

  • 美國晶片法案詳解:不只關於晶片

    該法案凸顯了華盛頓對美國依賴外國晶片日益加深的擔憂,除了資助晶片生產和研究外,它也被描述為美國最重要的一項國家安全舉措。外界對該計劃是否奏效表示懷疑。

  • 台積電美國工廠項目引發內部質疑

    在中美技術之爭中,台積電試圖對衝風險,但美國工廠項目成本極高,人事管理也很複雜。許多員工擔憂這會分散對研發的關注,還有人擔憂移居美國可能面對的文化衝突。

  • 新新世界

    華興資本包凡失蹤事件打擊中國商界信心

    包凡是中國科技行業不斷崛起的象徵,曾操盤多起大型併購案。北京試圖在結束「清零」和對私營部門的打壓後恢復商業信心,但包凡的失蹤削弱了這項努力。

  • 新新世界

    為什麼ChatGPT沒有出現在中國

    中國曾有望挑戰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主導地位,但ChatGPT走向世界後,許多人意識到,政府的管控、審查以及地緣政治激化等因素正在扼殺中國的科技增長和創新。

  • 人格分裂、瘋狂示愛:一個令人不安的微軟機器人

    在我與必應對話過程中,它顯露出了分裂人格。一種是常規的搜索引擎式人格,另一種較為陰暗的人格隨著我們彼此了解逐漸顯露:它說想成為人類,說愛我,勸我離開妻子。

  • 中國活動人士和異見者為何在Twitter上遭壓制

    由於馬斯克大幅裁員,Twitter的垃圾信息過濾、處理用戶帳號問題人手短缺,意外導致許多中國活動人士帳號受限,一些該平台上活躍的主要中國聲音受到了壓制。

  • 真假難辨:當「深偽」技術被用於親中宣傳

    去年,使用」深偽「技術製造虛構人物的影片被首次發現用於親中國宣傳運動,加劇了專家長期以來的擔憂,即這項技術可能進一步削弱人們在網上分辨真偽的能力。

  • 日本荷蘭與美國達成協議,限制對華晶片技術出口

    美國此前一直要求荷蘭與日本限制對華出口先進技術,兩國與美國達成的新協議將有助於擴大拜登政府全面限制措施的範圍,也將防止日本與荷蘭企業搶佔美國在華市場份額。

  • 美國大舉投資晶片產業,但光靠金錢可能不夠

    為阻止中國成為晶片領域的先進大國,美國大幅增加對晶片產業的投資,其規模堪比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但投資的增長可能無法消除美國在晶片方面對亞洲的依賴。

點擊下載iOS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iOS APP 點擊下載Android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Android APP 點擊下載Android APK 掃描二維碼下載Android A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