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獅之死背後的富人天價狩獵游

最近,一個美國牙醫在津巴布韋獵殺了一隻名叫塞西爾的獅子,激起了公憤,但罕為人知的是,事實上大型動物狩獵活動已是一項大型產業,動物們常常這樣被追捕。
美國一些狩獵團體會組織遊客到南非和津巴布韋之類可以持證合法狩獵的國家進行遊獵旅行。這類旅行專門接待小型的富人狩獵團,獵殺大型動物,根據動物保護組織人道促進會(Humane Society)的數據,這些人每年將400多頭獅子的戰利品(包括頭顱和皮毛)帶回美國。還有750多頭大象亦遭受到同樣的命運。
大型動物狩獵和美國的周末獵鹿有着完全不同的運作方式,需要機票、特殊裝備和武器、狩獵嚮導;此外還要支付天文數字的狩獵費,不同動物所需繳納的費用也不一樣,專家說狩獵一頭獅子要交五萬美元以上的費用,因此這不是大多數獵人能夠負擔的娛樂項目。
「他們大都是非常有錢的人,」史蒂夫·韋斯特(Steve West)是著名的狩獵活動倡導者,他在戶外頻道的真人秀上亮相,並經營一家幫客戶籌備狩獵的旅遊公司。「和美國的狩獵旅行相比,預訂這種狩獵的真的都是高端精英人士。」
有十幾個非洲國家都允許商業化的戰利品狩獵,大多數狩獵者選擇南非、坦桑尼亞、博茨瓦納和津巴布韋。活動人士稱,在非洲,美國人佔大型動物狩獵者的60%左右。
韋斯特的公司是眾多幫助美國獵手籌劃海外狩獵游的公司之一,向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從武器方面的建議到野外環境指導。
韋斯特說,自己曾經參與過「數百次」狩獵,其中包括二十多次海外狩獵,他曾在納米比亞與喀拉哈里沙漠中的布殊曼人一道長途跋涉,也曾在阿根廷徒步(他在電視節目殺死一隻動物,並展示獵物的屍體)。
他說,不管到最後有沒有殺死獵物,這些大型動物狩獵者們都是漫遊世界的旅行者中最具冒險精神的。
「讓我更難忘的旅程,是那些我們雖然什麼都沒獵到,但卻經歷了極大危險的旅程,」他說。他尤其喜歡阿根廷。「我熱愛他們的文化,」他補充說。
韋斯特每年都要為富有的旅行者們安排50場之多的海外狩獵,大都是在非洲。他說,自己的客戶都很有經濟頭腦,對自然和野生動物承擔極大義務。
「他們都是社會中堅,」他說。「他們可能很有錢,但他們都認為自己是自然資源保護者。」

上個星期,美國獵人塞布麗娜·科加特里(Sabrina Corgatell)因為貼出自己和親手獵殺的長頸鹿與非洲牛羚等動物的合影,在社交網絡上備受攻擊,這些動物都是她在南非合法獵殺的,她在「今日秀」的訪談中贊同了韋斯特的說法。
「所有人都覺得我們是冷血殺手,並非如此,」她說。「我們和動物之間有感情,我們獵殺它們,並不意味着我們就不尊敬它們。」
說到底,韋斯特說,這些獵人們都是現實主義者,他們明白,當動物們同經濟價值掛鈎時,只有那些奇特或是瀕危的種群才更有可能不遭到絕種的命運。
非洲戰利品狩獵可能是一項只有少數人才能負擔的昂貴愛好,但它確實也是一項很大的產業。2011年,在自然資源保護網站「每日呼喚者」(The Daily Caller)上發表的一篇專欄文章里,國際遊獵俱樂部(Safari Club International)當時的主席拉里·魯道夫(Larry Rudolph)與國際遊獵俱樂部基金會(Safari Club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的主席約瑟夫·霍斯默(Joseph Hosmer)說,狩獵「對非洲的獅子有益」。他們說,也對人類有利。
「狩獵每年為非洲邊遠鄉村帶來兩億美元收入,」他們寫道。這些錢主要用於國家公園護林人,以及各種野生動物管理,從而造福動物們,他們說。「這些收益為野生動物賦予價值,於是人們會通過保護野生動物來保護這些收益。」
星期五,南非與納米比亞政府對這一觀點表示贊同。兩國都譴責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美國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等公司禁運狩獵戰利品的規定。兩國政府說,這會破壞狩獵產業,剝奪了兩國用於野生動物管理及社區發展的經費。
人道促進會等反對狩獵的組織拒絕接受這一觀點。
反對狩獵的活動人士認為,其他形式的旅遊也可以帶來收益。比如說,許許多多帶着照相機來的旅客可能比帶着來複槍的獵人更能推動納米比亞鄉村經濟的發展。
「建立在活生生的動物基礎上的旅遊遠比狩獵更能賺錢,」人道促進會的野生動物專家與戰利品狩獵的抨擊者特蕾莎·特萊基(Teresa Telecky)說。「去非洲旅遊的人要比去非洲狩獵的人多得多;而且旅遊業會給當地人帶來真正就業機會——他們可以在餐廳、酒店和旅遊行業工作——這比說狩獵所得的收入將會流入普通人手中,使當地人受益的理論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