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拜登政府官員在上任的頭幾週就試圖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將這個威權政府描述為對美國的經濟和安全挑戰,需要採取比川普政府更具戰略性和更有計劃的方式去應對。
他們還試圖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儘管政府中會有許多歐巴馬政府的熟面孔,但是對華政策不會回到十年前的狀態。
這些早期的努力並沒有掩蓋拜登總統在試圖制定對華戰略時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而在當下的華盛頓,任何與北京的關係都被視為絕對有害。包括共和黨議員在內的政治對手已經開始仔細審查拜登顧問們的聲明,準備猛烈抨擊任何旨在推翻唐納德·J·川普總統對華懲罰措施的努力,這些懲罰措施包括關稅和技術出口禁令。
得克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特德·克魯茲(Ted Cruz)暫停了對拜登提名的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的確認,推遲了對她的確認投票,原因是她拒絕明確承諾將中國電信公司華為留在國家安全黑名單上。一些共和黨議員還批評拜登挑選的駐聯合國大使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在一家孔子學院發表演講的行為。有人稱該機構傳播中國的政治宣傳,並為中國在非洲的活動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
廣告
愛荷華州參議員查爾斯·E·格拉斯利(Charles E. Grassley)等幾位共和黨人上週也發表聲明,批評拜登政府撤回川普政府期間提出的、要求大學披露與孔子學院之間財務關係的一項規定。孔子學院是為在美國學校教授中國語言和文化而設立的組織。
「拜登政府做任何被認為能給中國喘息之機的事情時,都會受到非常嚴格的約束,」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所長、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說。
川普的支持者認為,他採取了比前任們更為積極的方式來監管中國,重新啟用了許多很少使用的政策工具,包括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限制北京獲得敏感的美國技術出口,對侵犯人權的中國官員和公司實施制裁,通過貿易協議從中國獲得經濟讓步
但川普的批評者,包括拜登政府中的許多人表示,他的一系列行政命令和其他行動前後不一、毫無章法,往往象徵意義大於效果。
儘管川普在一些方面發布了嚴厲的懲罰措施,但他也延長了中國電信公司中興的生命線推遲了與中國新疆地區侵犯人權行為有關的制裁,並在尋求達成貿易協議時公開奉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川普對中國採取的許多行政行動都沒有完成,或者漏洞百出
諮詢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和美國商會中國中心(U.S. Chamber of Commerce China Center)週三發布的報告顯示,川普的政策可能使美國在某些領域的競爭力有所下降。該報告發現,川普追求的那種經濟「脫鉤」帶來了高昂的成本,比如,如果所有美中貿易都要承受川普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的25%關稅,到2025年,美國經濟產出將每年損失1900億美元。
廣告
榮鼎集團創始合伙人榮大聶(Daniel Rosen)表示,拜登政府在制定對華政策時,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政治或意識型態,也需要仔細權衡其政策對產業的成本。
「很明顯,此時此刻,政治是第一位的,沒有哪個領導人或有志成為領導人的人想在對中國強硬的問題上落於人後,」他說。「如果不同時考慮商業利益和國家安全利益,我們就無法為美國的利益服務。」
拜登政府稱,通過在對華問題上更具戰略性,它最終將比川普政府更有效。它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不僅要打擊其所說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還要制定國家戰略,幫助美國建立經濟地位,更好地對抗中國的競爭。
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1月底在大西洋理事會上發言稱,美國首先需要處理經濟和種族不平等問題,以及對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清潔能源等新興技術進行投資,以便「更新我們民主的根本基礎」。
拜登還強調,必須與盟友和國際機構合作,以便實施更強硬的全球立場,這樣企業就不會將業務移至海外,從而規避美國的嚴格規定。
據白宮通告,拜登於2月10日與習近平進行了首次通話,他在通話中談到了維護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自由開放,並對北京的經濟和人權做法表示了關切。
廣告
在CNN週二晚播出的一檔市政廳論壇式節目上,拜登說,在兩個小時的通話中,自己在人權和其他問題上採取了強硬立場,通過歐巴馬政府期間的會晤,拜登非常了解習近平。
「這會對中國產生影響,他知道這一點,」拜登說。「我所做的是明確表示,事實上,在聯合國和其他能夠影響他們態度的機構中,我們將繼續重申我們作為人權發言人的作用。」
拜登已開始任命具有豐富對華經驗的官員擔任內閣成員。拜登政府提名的貿易代表戴琦(Katherine Tai)在歐巴馬政府期間負責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對中國提起訴訟,她承諾在執行美國貿易規則方面採取強硬立場。
唐納德·J·川普總統去年5月在白宮批評中國政府。川普的支持者認為,他在監管中國方面採取了比前任更激進的方式。
唐納德·J·川普總統去年5月在白宮批評中國政府。川普的支持者認為,他在監管中國方面採取了比前任更激進的方式。 Erin Schaff/The New York Times
拜登的高級外交政策顧問也支持批評中國做法的觀點,儘管許多人認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雙方有合作潛力。這些顧問包括國務卿安東尼·J·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蘇利文和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亞洲沙皇」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
被提名為商務部長的雷蒙多還將負責處理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特別是與科技相關的關係。儘管在提名確認聽證會上,她對中國使用了嚴厲的措辭,但她拒絕承諾將華為列入政府黑名單,這引起了克魯茲等共和黨議員的批評。
預計將在美中關係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財政部長珍妮特·L·耶倫(Janet L. Yellen)在上個月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使用了強硬口吻,誓言要使用美國的「全套」工具來打擊「非法、不公平和濫用」的做法。她還批評了中國竊取知識產權和補貼國有企業的做法,但她表示,她認為川普的關稅不是貿易政策的「適當重點」。
廣告
關於如何將戰略付諸實踐,政府幾乎沒有給出具體細節,包括是否會實施川普推出的許多與中國有關的行政命令,比如對有軍方關係的中國公司的投資進行新限制,以及對TikTok、微信支付寶等中資應用的禁令。相反,政府表示將對川普的關稅、出口管制和其他限制進行全面審查,然後再做出決定。
鑒於北京方面一直沒能履行其購買數千億美元美國產品的承諾,拜登及其團隊將如何處理川普與中國的初步貿易協定成為了另一個不確定因素。拜登政府可能面臨一個選擇:使用協定裡的強制機制(這其中將包括磋商以及對中國商品徵收更多關稅),還是讓該協定完全作廢。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高級中國商業和經濟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拜登政府有明確的政策目標以及大量可用措施,但還沒有「搞清楚該如何將戰略部署和戰術結合起來」。
在美國與中國的競爭力方面,「還有許多要探討的,」甘思德說。「他們會願意參與這一討論,進行全面分析,然後探討出新東西嗎?還是說他們會擔心政治上遭遇反彈,就此收手?」
拜登與美國盟友聯繫更加緊密、以對中國施壓的計劃可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在1月離職前不久的一次採訪中,川普高級貿易官員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將近期中國與歐盟簽訂的一個投資協議稱為此類多邊合作將很難實現的「首個證據」。該投資協議是拜登政府不願看到的
廣告
卡特勒說,為了「分而治之」,中國政府已經加強了與紐西蘭和韓國這些美國盟友的關係。
中國已經走出了疫情早期的陰霾,變得更加大膽,該國的工廠和商業也超越了美國和歐洲。而在歐美,新冠病毒依然對經濟造成損害。儘管在川普領導的動盪時期之後,中國領導人謀求重啟與華盛頓的關係,但他們有時仍然會說出強硬言論。
在2月7日接受CBS新聞頻道(CBS News)採訪時,拜登表示兩國「不需要有衝突。但將會出現激烈競爭」。
「我不會像川普那樣行事,」拜登接著說道。「我們會將重心放在國際行事準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