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牙醫獵殺明星獅子塞西爾(Cecil)一事在社交媒體和世界各地激發了人們對狩獵的憤怒。此事也暴露了航空公司把遭到獵殺的動物作為貨物運送的事實,或將有助於轉變現有的航空政策。
周一,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成為最新一家針對運送獵物的運輸規定作出修改的航空公司。總部位於布魯克林的消費者請願機構SumOfUs.org的活動總監保羅·費瑞斯(Paul Ferris)表示,除達美外,法國航空(Air France)、荷蘭皇家航空(KLM)、西班牙國家航空(Iberia)、國際航空集團(IAG Cargo)、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和澳洲航空(Qantas)在上周均表示將禁止運送獵物。SumOfUs.org致力於推動貨運政策的修改
「如果無視公眾對塞西爾被殺的反應和對瀕危物種面臨的困境與日劇增的擔憂,航空公司和其他大型旅行公司無疑是愚蠢的,」 費瑞斯說。
這樣的禁令最初是由南非航空(South African Airways)在今年4月發起的,隨後阿聯酋航空(Emirates)、漢莎航空(Lufthansa)和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也加入其中。這些公司承諾不會再運輸大型獵物,包括大象、犀牛、獅子和老虎。
之前,其中一個拒不讓步的公司就是達美。這家公司擁有美國和多個非洲國家之間的直飛航線。不過,面對來自旅客和活動人士的壓力,還有在Change.org網站上的請願行動,達美也讓步了。
「達美航空將正式在全球範圍內禁止以貨物形式運輸任何獅子、豹、大象、犀牛和水牛,立即生效,」達美航空發言人摩根·達蘭特(Morgan Durrant)說。「在此項禁令之前,達美嚴格的貨物收寄政策完全遵守了各國政府對保護物種的全部規定。達美也將與相關政府機構和其他組織一起審核其他獵物的收寄政策,以支持合法運輸。」
當然,對於變革的頑強抵抗還是存在的。南非航空起初發起對獵物運輸的禁令,是因為運往吉隆坡的一單貨物標記為機械部件,但在澳大利亞經停時被發現是象牙。不過,從7月開始就有報道稱,南非航空已經取消禁令,又開始重新運輸被殺的獵物。
在來自非洲之外的獵人中,美國人佔了很大一部分。根據倡導良心狩獵的非營利組織「保護力量」(Conservation Force)提供的數據,每年有1.5萬名美國遊客前往非洲進行狩獵游。目前,有11個非洲國家頒發獵獅許可,其中包括津巴布韋、南非、納米比亞和坦桑尼亞。
按照職業獵人協會(Professional Hunters Association)公布的數據,在這些國家中,南非的狩獵行業規模最大,估計產值在6.75億美元左右。同樣重要的是,狩獵還與豪華旅遊業結合了起來。比方說,獵獅的收費可達5.5萬美元。
非洲的不少大型動物獵場配有豪華住宿服務。獵殺塞西爾的明尼蘇達牙醫瓦爾特‧帕爾默(Walter Palmer)採用的裝備供應商布須曼遊獵公司(Bushman Safaris)即為一例。
連鎖豪華酒店並不會譴責為了獲得紀念品而進行的狩獵活動,也不會禁止賓客獵殺大型動物,儘管此類活動對當地經濟貢獻寥寥。根據智庫「自由經濟學人」(Economists at Large)發佈的一份報告,狩獵活動的收入中,不到3%流向了當地導遊、企業主或是居住在臨近動物領地的社區里的民眾。
許多動物保護人士感到憂心忡忡,他們認為規範狩獵活動的法規措辭模糊,而且往往會導致偷獵。
各方對非洲獅種群規模的估算不一,不過許多說法認為一個世紀前約為10萬頭。目前的數據則為3.5萬頭左右。獅子的種群規模曾經較為穩定,但在過去三年里顯著縮小,因此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提議將之列為受威脅物種。


儘管進入名錄並不會消滅狩獵行為,但會使其接受監管,方式是推出將獵取的動物運入美國的進口許可制度。反對把獅子列入名錄的人士擔心,管理局的這項提議會阻礙通過狩獵來籌集保護基金。有關這項建議的決定將於2016年1月做出。

不過,儘管聯邦監管方面步伐緩慢,動物保護人士表示,在推動變革上,達美等航空公司和其他類別的旅遊企業所處的位置要有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