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主」光環黯淡,贊比亞經濟遭遇重挫

贊比亞恩多拉——劉友斌(音)停下他白色的奔馳SUV,在建築工地的嘈雜聲中高聲呼喊。在工地里,中方監督人員穿戴着紅色的制服和安全帽,監督着一群贊比亞工人。他吹噓完中方建築團隊的速度,又遞過來一本小冊子。上面寫道,「金碧山購物廣場(Dollar Hill Shopping Mall),批發城、遊樂場,即將開幕!」

儘管工地一派熙攘,劉友斌也無法隱藏他的悲觀情緒。他說,修建這座購物廣場的計劃五年前就已草擬,當時贊比亞經濟還在蒸蒸日上。
「從前一切都很好,」他說。「現在,我們每天都在虧損。」
十多年前,非洲南部這個礦產豐富的國家,鮮明地體現了非洲大陸的騰飛。中國對其銅礦彷彿永無休止的渴求,推動了贊比亞經濟的高速發展。深化的雙邊關係帶來了新的道路、醫院和運動場,全部都由中方修建,大多數都是提前完工。
但如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讓贊比亞經濟也跌了跟頭。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不復存在,由於經濟前景如此糟糕,贊比亞最近舉辦了全國性祈禱日,祈求該國貨幣恢復元氣。贊比亞貨幣今年的表現堪稱全世界最糟。
過去十年里,非洲各國新興的消費階級崛起,服務業投資增長,讓人深信非洲大陸的經濟會持續擴張下去。但最近數月里,非洲增長最快的一些經濟體在短時間內遭遇重挫。這表明,過去十年非洲國家受人矚目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仰賴大宗商品行業的繁榮,而這又深受中國影響。
如今,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已然冷卻,中國正試圖將經濟模式從建築、投資和出口導向,轉向消費和服務。這種轉型已經撼動了非洲國家,無論是像南非一樣多元化的經濟體,還是像贊比亞、安哥拉一樣依賴單一出口的國家,即使中國政府和企業都表達了對非洲大陸的長期承諾。
周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南非訪問,他將出席為期兩天的外交峰會,即中非合作論壇(China-Africa forum)。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第六屆。
根據預期,習近平將宣布一些計劃,支持非洲提振工業化和製造業,這一跡象顯示,中國已不再僅僅關注非洲的原材料。有觀點認為,中國對原材料的關注讓非洲受益有限,這些計劃或許也是在回應此類批評。
中資企業的投資依然遍布贊比亞等國。南非近期宣稱,中國已經承諾投資500億美元,用於支持南非工業化,包括派遣20萬名工業管理人員培訓當地人才。
「中國在這段時期會向非洲傾注多少能量、實力或決心?觀察這一點是很有意思的事,」南非斯坦陵布殊大學(Stellenbosch University)中國研究中心代理主任羅斯·安東尼(Ross Anthony)說。「如果中國措施得當,儘管存在國內問題仍篤定堅持,就會極大加強中國和非洲的聯繫,因為非洲還有很多人持觀望態度。」
最近幾周,在贊比亞的銅帶省(Copperbelt)有兩座礦場關門。老闆稱銅價太低,而且贊比亞電力短缺的問題日趨嚴重,讓他們的事業無法獲利,6000名員工因此失業。更驚人的是,其中一家礦場的老闆是中國人,屬於中國有色礦業集團。
「很多人以為中國,或者說中國企業是最不可能遣散員工的,」贊比亞大學的經濟地理學者,也是中非關係的專家高非·翰浦威(Godfrey Hampwaye)表示。「大家覺得中國是非洲最好的朋友。」
贊比亞總統埃德加·倫古(Edgar Lungu)明年將面臨一場選舉,他最近花了5天時間在銅帶省巡迴視察,試圖安撫民眾越來越高的怒氣,但常常受到民眾嘲諷。
在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隨着中國對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其他許多非洲政府也都面臨著日益加劇的預算缺口。中國需求的下降,也幫助壓低了全世界銅、鐵礦、石油、煤炭、鑽石、黃金等幾乎所有商品的價格。
之前增長飛快、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如贊比亞、安哥拉、加納,最近幾個月向國際債權人借了許多錢,以籌集它們急需的現金。由於債權人要求提高利息,一些非洲國家的債務負擔也開始加劇。許多非洲國家的債務在十年前被豁免後,如今又開始負債。
非洲大陸最大的經濟體尼日利亞和南非增長速度趨緩,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2015年的增長率將為3.75%,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一些向中國出口大宗商品的國家,如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專制政府用以平息政治挑戰的資源越來越少,於是越來越多地通過武力予以回應。
在贊比亞,跟非洲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幾乎沒有跡象可以看出,政府曾利用大宗商品繁榮的收益,促進經濟多樣化,從而不再那麼依賴外資,不再那麼容易受到經濟繁榮與蕭條的周期性衝擊。銅占贊比亞出口額的70%,現在的銅價跟幾年前的高峰相比,只剩不到一半。
「報應來了,因為我們一直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該國最大的工會聯盟贊比亞工會聯合會(Zambia Congress of Trade Unions)主席尼蔻樂·希姆巴 (Nkole Chishimba)說。「贊比亞自1964年獨立以來,一直都有經濟多樣化的討論,不能只依賴銅礦,但我們剛剛又錯失了一個良好機會。」
希姆巴和其他人都說,贊比亞原本可以拿銅價高企時的營收來發展其它產業,像是農業和觀光業。
有些在當地的中國人說,只要贊比亞度過這段低潮,他們會繼續在這邊做生意。
「就長遠來看,這個地方還是不錯的投資,」35歲的劉友斌說。他在這裡投資的一個新購物中心,離利維·姆瓦納瓦薩體育場(Levy Mwanawasa Stadium)很近,這是中資建設的兩座體育場之一。
劉友斌的家族來自福建省,8年前他的家族成立了美美贊比亞有限公司(Mei-Mei Zambia Limited),生產混凝土塊,現在正通過修建購物中心拓展業務。
許多中國人指出,中國跟贊比亞的關係在毛澤東時代就開始了。在70年代中期,他讓中國在贊比亞和坦桑尼亞之間建了一條鐵路,那是一件規模浩大的工程。一直到現在,非洲民眾都因此對中國抱有善意。
這樣的歷史以及當地的商業機會,仍然吸引着像於齊(音)這樣的中國人。他來自江西,是一名26歲的醫生。他有許多家人在贊比亞,實習結束後,他來到這裡,幫忙經營一家位於欽戈拉的銅礦,位於距此地100英里的西北方。
「贊比亞處處是機會,」他說。
他解釋道,二十年前,他叔叔完成了一項政府項目後,就留在贊比亞開了一家公司,現在已經有了許多部門,也僱用了10名家庭成員,包括於齊,他現在經營着欽戈拉的中國銅礦有限公司(China Copper Mines)。
其中一間礦場的老闆,理查·張(Richard Zhang),在中國經濟市場化幾年後的1982年,就開始在江西省從事礦業。
「二、三十年前,中國非常窮、比現在的非洲還要窮,」張先生說。「我們將這些新想法、新科技帶來非洲之後,可能再過二、三十年,非洲能超越中國。我樂見其成。」
從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早期開始,政府就保證,尋求在中國市場做生意的西方或日本企業必須將技術、工藝一併轉讓,包括在江西的銅礦也是如此。
但是贊比亞和其他非洲國家似乎無法從價格大漲的出口商品中獲利,因為它們並沒有跟中國公司協調出更好的合作方式、沒有堅持技術轉移、也沒有利用原材料的營收來推動經濟多樣化。
「我們必須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進行自我審視,」贊比亞削減貧困公民組織(Civil Society for Poverty Reduction Zambia)的執行總監克里蒂格·納許達諾(Kryticous Nshindano)說。「這是領導力、制度、還是貪腐的問題?我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麼,但我們為什麼沒有做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