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同意与中国协商签署双边引渡条约

据悄悄发布在加拿大总理办公室网站上的一份联合公报显示,加拿大已经同意与中国进行协商,签署一份双边引渡条约。长久以来,加拿大一直对此类条约持抵制态度,原因是担心中国缺乏正当程序,存在其他侵犯人权的行为。
这则招致人权倡导人士批评的通告发布一天后,北京将加拿大传教士凯文·加勒特(Kevin Garratt)驱逐出境。之前,此人被中国以间谍指控关押了两年多。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Trudeau)的政府上周否认自己为争取加勒特被释放做出了妥协,尽管这时机上的巧合,使很多人认为加勒特被驱逐出境是协议的一部分,而该协议也将赋予中国当局一种官方身份,使之可以指认非法进入加拿大境内的中国公民。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希望与西方国家达成双边引渡条约,声称这些国家已经成为逃逸腐败官员的避难所。最近几年,在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的一系列反腐运动中,中国向外施加了更多外交压力。批评人士表示,这些反腐行动更多是为了解决政治恩怨,为增强公众对执政的共产党的忠诚,而非终结普遍的腐败。
在习近平领导之下,中国拘押了数百名人权律师,判处维吾尔经济学教授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无期徒刑,还一直被指责绑架香港书商。土赫提曾对北京在问题重重的新疆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提出批评。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中国在正当程序和公正审判权方面极其薄弱,”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中国部主任芮莎菲(Sophie Richardson)说。“中国希望签署这个条约,是要为其本质上为权力滥用的策略提供合法的外衣。接下来,北京就可以对其他政府说,‘加拿大已经签了,你为何不签。’”
上周发布在政府控制的《中国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显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双方将就引渡条约进行深入的讨论。“两国不存在重大的政治和法律障碍,并且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文中写道。
加拿大官员没有公开提及,两国同意开始就引渡条约进行商讨,是特鲁多最近访问中国期间确立的高层国家安全对话成果的一部分。
该协议是在9月12日由加拿大国家安全顾问达尼埃尔·让(Daniel Jean)与中央政法委秘书长汪永清共同签署。它确立了一些短期目标,包括允许两国共享身在加拿大的中国在逃嫌疑人非法获得的金融资产,完成就一个为期一年的试点项目进行的协商。在该项目中,“中国专家将被邀请协助核查不被允许从中国内地来加拿大的人员的身份,”以便将他们遣返回国。
2001年,在加拿大法庭上审理了12年,并得到中国承诺不会对其采取刑讯或处以死刑之后,加拿大遣返了被指控腐败的中国亿万富翁赖昌星。之后,赖昌星在中国被判处终身监禁。去年,美国遣返了一名被指控贿赂的中国商人。
加拿大外交部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加拿大与中国关系的一个重点,最近的协商包括驱逐和移交罪犯。“我们已经强调过,政府是以极高的标准在管理加拿大这方面的事务,”文中表示。
但批评该协议的人士表示,这是特鲁多向中国低头的又一个表现,而这样的妥协最终不会对维护加拿大的利益或价值有什么帮助,反倒会增强中国的控制力。
“为了让中国做出我们需要的妥协,我们肯定要做点什么,此事说明我最担心的情况已经出现,”曾担任加拿大外交官的查尔斯·伯顿(Charles Burton)说。他指责北京将特鲁多作为筹码,进行包括引渡条约在内的谈判,还力图达成自由贸易协议,获得更多的加拿大矿产资源。
伯顿表示,尽管特鲁多支持以加强与北京合作换取加勒特回国,但这种结果却突显了一种不平衡的关系。中国是占上风的,不管是中断加拿大价值15亿美元的芥花籽油出口,还是不公正地关押加勒特,都是如此。
“在面对与中国的复杂外交关系时,我们似乎不具备维护自身利益所需的语言和文化专业技能,也缺乏足够的政治认知。最后似乎总是中国获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