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此處訂閱NYT簡報,我們將在每個工作日發送最新內容至您的郵箱。)
他們都是野心勃勃的民族主義領導人,渴望讓自己的國家在動盪的世界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國內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哪怕是一場在荒涼山區裡的爭端,誰都不願意冒上丟臉的風險。
中國的習近平和印度的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或許也無意點燃週一在中印邊境喜馬拉雅高山上發生的衝突,這場衝突導致20名印度軍人死亡,可能也導致了中國軍隊的傷亡。然而,兩位擁核國領導人現在面臨著一場可能失控的軍事危機。
「印度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至高無上的,沒有人能阻止我們捍衛它,」莫迪在週三發表了簡短的電視講話,打破了他對該事件的沉默。他還發誓稱「不會讓犧牲士兵的血白流」。
廣告
「印度渴望和平,」他繼續說,「但如果受到挑釁,印度有能力做出適當的回應。」
此次衝突是兩國45年來最嚴重的暴力衝突,起因是兩國領導人都加強了在3400公里長的國境線上的武裝力量,以向國內外展現強硬形象。
在列城的一家醫院,印度士兵抬著在與中國軍隊的邊境衝突中喪生的戰友的屍體。
在列城的一家醫院,印度士兵抬著在與中國軍隊的邊境衝突中喪生的戰友的屍體。 Reuters
印度「升級事態危機,已將中國軍隊逼到退無可退境地」,解放軍退役上校岳剛在週三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將今年5月爆發的邊境緊張局勢歸咎於印度的行動和莫迪的政治野心。
「中方堅決自衛反擊,不懼怕印軍威脅挑釁,挫敗印軍主動挑釁攻擊,」他還說。
週三,中國表態願避免更廣泛的衝突,但外交部長王毅在電話中怒斥印度外長。他指責印度挑起了週一晚間的衝突,儘管此前雙方達成了從加爾萬河谷撤軍的協議,這是一個橫跨爭議邊界的偏遠地區,曾經是兩國爭鬥的焦點,包括1962年印度與中國之間的戰爭。
「印方務必不要對當前形勢做出誤判,務必不要低估中方維護領土主權的堅定意志,」根據北京發布的聲明,王毅這樣告訴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
幾小時後,印度外交部發布了印方版本的對話,稱蘇傑生批評了中國「有預謀和計劃的行動,對所造成的暴力和傷亡負有直接責任」。
習近平和莫迪都處於一個未知的領域。他們都在應對冠狀病毒,疫情仍在印度境內蔓延,而中國則在努力遏制北京的新疫情。兩國的經濟現在都很脆弱。
廣告
邊境的死亡只會增加他們的焦慮,使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更加困難。
印中雙方在邊境地區「多年來一直說沒有死亡事件發生」,位於華盛頓的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印度項目負責人坦維·馬丹(Tanvi Madan)表示。「他們已經跨過了這個門檻,這本身就是一個重大事件。」
到目前為止,莫迪似乎在表現強硬的同時,試圖避免更深層次的衝突。印度媒體發布的照片顯示,軍方車隊在蜿蜒的道路上開往爭端地區,據當地居民描述,軍隊的行動比往常更頻繁。儘管如此,軍事分析人士表示,軍隊尚未處於全面戒備狀態。
週二晚上,莫迪在在家中會見了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反對派領導人已經批評他軟弱無能,儘管他發出了民族主義籲求,且去年還對一起與巴基斯坦激進組織有關的襲擊做出了有力回應
「他躲到哪兒去了?」印度最著名的反對派領袖之一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在Twitter上寫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需要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中國怎麼敢殺我們的士兵?怎麼敢拿走我們的土地?」
莫迪的媒體盟友倒可以幫他度過難關。週三,傾向他所在政黨的媒體散布了一些未經證實的報導,稱印度軍隊贏得了這場小規模衝突。如果民眾相信這些報導,那不管是真是假,印方還擊的壓力都會減輕。
「一大堆謎團被創造出來,」退役後成為知名評論員的前上校阿伊·舒克拉(Ajai Shukla)說。「莫迪的許多追隨者無論如何都會支持他。」
週三,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的活動人士在印度西裡古裡舉行反中抗議活動。
週三,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的活動人士在印度西裡古裡舉行反中抗議活動。 Diptendu Dutta/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中國則在小心翼翼傳達自己的信息。與擁有自由放任的媒體和實力被削弱但仍然活躍的反對黨的印度不同,習近平的經驗豐富的宣傳機器能夠控制信息的流動。中國官方媒體對此次衝突僅做了少量報導,並未激起民族主義狂熱,儘管這種情緒仍在溢出。
目前仍不清楚中國是否有人員傷亡。四十年來,解放軍在海外作戰中只損失了三名士兵——都是2016年在馬利和南蘇丹的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喪生。
廣告
「我無法理解,」有人在中國的社群媒體網站微博上寫道。「為什麼不公布我軍傷亡情況?我們想隱瞞什麼?為什麼不說?」
週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四次迴避印度媒體報導的有關中國週一有43人傷亡的問題,稱他沒有任何信息可以提供。負責該地區的中國西部戰區指揮部發言人提到了傷亡情況,但沒有提供細節
印度官員指責中國於5月派兵進入加爾萬河谷等地,引發邊境衝突。雙方發生了幾次鬥毆,造成人員重傷。
儘管雙方指揮官試圖通過6月6日的會議低調解決緊張局勢,莫迪還是下令印度軍隊增援邊境。
中國對最新的暴力事件守口如瓶,但印度方面傳出了新的細節。兩名印度軍方官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些印度士兵被俘。由於討論的是軍事行動,兩名官員要求匿名。被俘士兵的境況至今不明,圍繞他們可能會展開一些緊張的幕後操作。
週三,一支印軍車隊在通往印中邊境拉達克地區的高速公路上行進。
週三,一支印軍車隊在通往印中邊境拉達克地區的高速公路上行進。 Danish Ismail/Reuters
印度官員稱,週一,印度軍隊放火燒毀了中國士兵搭建的帳篷,隨後爆發了衝突。他們說,印度軍隊後來遇到了規模大得多的中國巡邏隊,有100多名中國士兵,揮舞著纏繞鐵絲網或釘了釘子的柵欄柱和棍棒。
據報導,根據兩國實際控制線沿線軍隊達成的協議,雙方都沒有攜帶槍械。實際控制線是1962年戰爭後為分隔雙方而劃定的邊界。
廣告
死者包括印方指揮官比庫馬拉·桑托什·巴布(Bikkumalla Santosh Babu)上校,他的死亡似乎在陡峭山脊上引發了更大規模的戰鬥,一直持續到週二上午。
官員們說,有幾名印度人在黑暗中從山脊上跌落,或故意跳入加爾萬河後死亡。印度最初宣布只有3名士兵死亡,但後來死亡人數增加了17人,死因是高海拔地區的「環境條件」。
由共產黨控制的中國報紙《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Twitter上嘲諷印度,稱17名受傷士兵的死亡是因為印度軍方不能迅速將他們後送接受治療。「這不是一支具有真正現代作戰能力的軍隊,」他寫道。
儘管莫迪發表了咄咄逼人的言論,但此次衝突凸顯了印度在軍事和經濟上已經遠遠落後於其鄰國。
「印度沒有選擇,或者說選擇有限,」德里的軍事分析師拉胡爾·貝迪(Rahul Bedi)說。「綏靖是有風險的,」他還說,但是「目前它可能更容易消化」。
另一些印度人則表示,不作為的危險更大。中國在有爭議的邊境線不斷蠶食,過去兩個月中奪取了約60平方公里的土地
2017年,印度拉達克邦的班公錯湖。上個月該地區發生了衝突。
2017年,印度拉達克邦的班公錯湖。上個月該地區發生了衝突。 Manish Swarup/Associated Press
布魯金斯學會的馬丹說,許多印度人認為這種做法是「切香腸」,就像中國在南海有爭議的小島上建立軍事基地一樣,這種做法讓鄰國和美國感到惱怒。
「人們不會忘記,這是自2012年以來第四次重大邊界事件,」她說,這裡的2012年是習近平上台那一年。「他們想做的,似乎是他們在南海行為的陸地領土版。」
廣告
被認為與莫迪政府關係密切的新德里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主席薩米爾·薩蘭(Samir Saran)說,如果印度不站出來反抗中國,北京可能會得寸進尺,繼續要求更多爭議領土。
「你不能向強大的敵人投降,」他說。
「中國必然要為它的行為付出代價,」薩蘭還說。「印度可能不得不為一系列有限的小衝突或偶發衝突做好準備。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區域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