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變化最前線,南亞國家挑戰和困境加劇

印度法泰赫加爾-薩希布——反常的大雨淹沒了農田,接著,同樣反常的高溫使種子枯萎,對蘭吉特·辛格來說,損失的並不只是將近一半的小麥歉收。
在這個大多數人依靠農業勉強過活的國家裡,這讓他——以及這個印度北部村莊的幾乎所有家庭——更加難以實現財務穩定。像許多印度農民一樣,辛格背負著巨額債務,不知將如何償還,而全球暖化使農業變得更加不穩定。
包括印度在內的幾個南亞國家生活著全世界最為困苦的幾億人民,貧窮、糧食安全、健康、治理等挑戰深不見底,這些問題隨著該地區受到氣候變化的直接影響而愈演愈烈。
全球暖化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前景,官員無法再因為在任時間有限而無視它。日增的天氣波動性意味著國家面臨更大的災害風險和嚴重的經濟損失,而這些國家在促進增長和發展、擺脫大流行對生命和生計的破壞方面,本身就已經面臨困難。
廣告
巴基斯坦正在努力應對經濟危機和政治崩潰,該國西南部正在暴發霍亂,使還在努力撲滅大規模山火的地方政府手忙腳亂。
在孟加拉國,雨季之前發生的洪水使數百萬人陷入困境,給該國治理水患痼疾的長期努力增加了困難。在尼泊爾,官員們正試圖排乾冰川湖,因為一旦破裂,湖水會沖毀喜馬拉雅地區的村莊,這些村莊面臨一個新的現象:雨水過多,飲用水過少。
印度是該地區最大的糧食供應國,為本國數億國民提供糧食配給,小麥減產再次引發了人們長期以來對糧食安全的擔憂,並抑制了該國政府為世界供糧的雄心。
南亞一直很熱,雨季總是非常潮濕。它絕不是唯一一個在應對新的氣候規律的地區。但這個人口佔到世界近四分之一的地區正在經歷極端氣候,從不合時宜的大雨和洪水到灼熱的氣溫和持續的熱浪,這些極端氣候正日益成為常態,而非異常。
「我們過去在3月穿外套,」農民辛格說,他所在的旁遮普邦位於印度北部。「今年,3月1日就開始用風扇了。」


科學家表示,這個3月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開始記錄氣候的122年來最熱的月份,而降雨量比正常水平低60%到70%。今年的高溫比往年來得更早,而且氣溫一直在上升——5月在新德里高達49攝氏度,大約120華氏度。
印度理工學院的氣候研究員凱瑞希納·阿丘塔拉奧估計,現在出現這種熱浪的可能性是工業時代之前的30倍。他說,與工業化之前的溫度相比,如果全球的升溫幅度從目前的1.2攝氏度增加到2攝氏度,這種極端模式將會更頻繁地出現——可能每50年甚至每5年一次。
廣告
根據初步信息,由於極端天氣,印度今年全國的小麥產量至少下降了3.5%。在印度傳統的小麥產區旁遮普邦,降幅在15%左右,一些地區甚至高達30%。
在受災最嚴重的旁遮普邦法塔赫格爾-薩希卜地區,像辛格這樣的農民面臨著雙重災難。暴雨比往年來得更早,持續時間也更長,淹沒了農田。奮力排水的人們本以為最糟糕的情況已經過去。但3月的時候,熱浪來襲。
在明確了高溫天氣的嚴重程度後,印度政府突然撤銷了擴大小麥出口的決定,而全球供應已經因烏克蘭戰爭而減少。官員們援引的理由包括國際價格上漲和國內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


新德里觀察研究基金會研究氣候變化與發展的研究員馬隆賈·查克拉巴蒂表示,印度「極其容易」受到糧食安全威脅的影響,這不僅是因為產量下降,還因為隨著糧價上漲,很多人可能負擔不起食品價格。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處於極度貧困邊緣的龐大人口,」查克拉巴蒂說。她還表示,儘管在減少極端貧困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許多人只是勉強活了下來,「無法承受衝擊」。
小麥的減產令印度表現不佳的農業部門再次受到震動。在許多地方,傳統作物特別容易受地下水枯竭和不穩定季風的影響。農民和政府在以多大程度開放農業市場的問題上意見不一。由於負債累累,自殺的農民越來越多。
廣告
農業危機將許多人推向城市,尋找其他工作。但印度的經濟增長主要集中在經濟結構的頂層,就業機會並沒有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加。而且大部分城市工作都是戶外勞動,今年的極端高溫使其變得危險。
儘管小麥的減產對印度的影響最為直接,但氣候變化帶來的衝擊超越了國界。
孟加拉國和尼泊爾的小麥進口都依賴印度。漲潮對孟加拉國和鄰近的印度阿薩姆邦和西孟加拉邦地區造成了同樣嚴重的破壞。當暴雨引發的洪水從喜馬拉雅山脈咆哮而下時,尼泊爾官員不得不設法將衝到印度的瀕危犀牛帶回來。


孟加拉國的洪水問題並不是新鮮事。數百條河流穿過這個1.7億人口的國家,上漲的水位每年導致數十萬人流離失所。
當局已經能夠通過迅速疏散來拯救更多生命。但由於季風無常,他們仍難以預測洪水發生的具體時間。
尼泊爾有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它或許就是極端氣候破壞生活的最明顯例證,它一面遭受洪水侵害和水資源短缺,另一面則面臨不斷增多的森林火災。
廣告
喜馬拉雅地區那些習慣了寒冷氣候的村民如今正在經歷更強的降雨,這一現象迫使許多人移居別處。飲用水也成為一大難題,因為泉水會隨著融雪減少而乾涸。
據尼泊爾農業部估計,國內30%左右的耕地已荒廢,主要都在山區。在過去二十年裡,全國發生的森林火災增加了近十倍。


下游農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越來越大:去年,水稻產量下降了近10%,上萬公頃的土地被洪水破壞,奪走許多生命。
由於氣溫上升,積雪不斷融化,導致冰川湖數以百計地增加,其中有20處被認為容易發生潰決。
2016年,尼泊爾軍方排幹了珠穆朗瑪峰附近的伊姆哈湖,以降低下遊人口面臨的威脅。當局正在努力籌集資金,用於緊急排乾另外四處湖泊。
在巴基斯坦動盪不安的俾路支地區,這個春季明顯不同尋常的跡象已經持續數週:一場嚴重的沙塵暴覆蓋了整個地區,好幾個片區的天空都變成了亮橙色。在該省邊境地區,森林大火持續數週,燒毀了約200萬棵松樹和橄欖樹。
廣告
大火之外還暴發了瘟疫。在大量民眾——其中大多數是兒童——出現腹瀉、嘔吐和腿部抽筋的狀況後,山城皮爾科陷入了恐慌。到4月底,官方宣布暴發了霍亂,衛生官員稱這可能與氣溫上升有關。已有二十多人死亡。
雖然新聞都在關注疾病暴發、洪水和歉收之災,但活動人士和專家警告,更持久的、常態性的威脅所造成的損害也不容忽視。
一份報告概述了大量孟加拉國人每年如何因河流侵蝕而失去家園和作物。它寫道:「這就是氣候變化日復一日的影響:自然環境發生的緩慢轉變正在摧毀生命和生計,而這一切就在我們眼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