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亞洲兩個最大國家的首都都有著世界上最髒的天空。在最糟糕的日子裡,數千萬人被遮天蔽日、阻塞肺部的厚厚灰色霧霾籠罩。
從那以後,其中一個城市取得了重大改善。2013年,中國政府宣布向污染開戰後,北京推進了一項歷時數年、耗資1000億美元的空氣凈化計劃。當局取締工廠,禁止老舊車輛上路,並且從煤炭轉向天然氣。雖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北京官員表示,與運動開始時相比,該市現在每年有超過100天空氣是乾淨的。
但在另一個城市新德里,今年秋天的空氣一如既往地污濁。空氣污染季節的到來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數週的霧霾,促使官員暫時停止卡車通行,關閉學校,並要求人們在家工作。仍然冒險出門的人戴著口罩咳嗽,揉著眼睛。空氣在舌尖上留下苦味。
每年,德里地區的天空都會因數以百萬計汽車產生的污染、周圍農場的秸稈焚燒以及農村家庭使用的明火取暖和烹飪而變得刺鼻。每年,居民們都在問為什麼什麼都沒有改變。
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截然不同的命運歸因於中國的威權體制與印度龐大而混亂的民主制度之間的差異。
在中央政府致力於治理污染之後,北京的藍天如今已不再罕見。
在中央政府致力於治理污染之後,北京的藍天如今已不再罕見。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總體而言,中國在國際環境績效指標上排名較低。但在北京的污染問題上,當其規模變得令人難以忽視,中國政府一心一意地解決了它,迫使政府迅速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應對公眾的憤怒。
專家說,印度既缺乏解決這一問題的政治決心,也缺乏公眾壓力。在這個仍有數千萬人生活在貧困中的國家,選民們有更緊迫的擔憂。政治人士利用危機攻擊對手,而不是尋求解決方案。
廣告
「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政治意願和各機構之間的協調有關,」新德里科學與環境中心清潔空氣運動的數據專家阿維卡爾·索姆萬什說。
「內鬥,」他哀嘆道,「一直就沒停過。」
以印度地方和國家領導人最近的一次交鋒為例,他們常年就誰該為首都糟糕的空氣質量負責而相互指責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領導的政黨中的一名官員將德里的首席部長——反對黨成員——比作希特勒,稱這位部長「把他的城市變成了毒氣室」。
首席部長阿爾溫德·凱傑裡瓦爾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反駁道,為什麼「中央政府躲起來,把自己鎖在一個房間裡」。
在中國,一黨制不容反對;當中央政府優先考慮一項計劃時,地方政府就會服從。英國伯明翰大學大氣科學教授時宗波說,北京的污染問題就是這種情況,首都會與地方官員和周邊城市通力合作。
時宗波說,在印度,地方政府由多個黨派掌控,協調工作「非常複雜」。在缺乏政治意願的情況下,經濟利益佔上風;德里周圍的地區主要是農民和藍領工人的居住地,他們通常把緊迫的經濟需求置於環境之上。
針對德里市中心污染的緩解嘗試:這是一個綠色的「煙霧塔」,它使用巨大的風扇吹出過濾後的涼爽空氣。
針對德里市中心污染的緩解嘗試:這是一個綠色的「煙霧塔」,它使用巨大的風扇吹出過濾後的涼爽空氣。 Money Sharma/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印度的富裕程度遠不如已經享受了40年快速增長的中國,因此德里無法在環境清理方面投入那麼多。去年,印度的人均經濟產出為2300美元,而中國為1.25萬美元。
「犧牲金錢換來好環境是很困難的——基本上勝出的會是金錢,」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長麥可·格林史東說。「有兩個相互衝突的目標:減少空氣污染和發展經濟。」
廣告
印度領導人缺乏彌合分歧的動力,部分原因是清潔天空在選民的優先事項中排名較低。儘管眾所周知,空氣污染造成的印度人死亡人數超過其他任何風險因素,但在2019年大選前的一項全國調查中,選民將空氣質量排在他們最緊迫關注的第17位,遠遠落後於就業、醫療保健和基礎設施。只有約12%的受訪者將空氣污染列為首要任務。
相比之下,即便是在一個威權體制內,中國居民,尤其是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也表達了他們的不滿。北京的一些人開始將最嚴重的霧霾稱為「空氣末日」。研究表明,空氣污染每年在中國造成超過100萬人過早死亡,情況越來越危急。(如今,審查制度讓人們難以抱怨任何問題,包括環境問題。)
格林史東說:「人們的意願會對事情的走向產生重大影響。除非人們需求一致,否則很難獲得真正的改進。」他還說,在印度,空氣污染「迄今還沒有像在中國那樣成為核心政治優先事項」。
專家說,由於沒有團結一致的努力,德里官員採取的行動有限。
幫助制定城市空氣污染政策的德里政府智囊團副主席雅思敏·沙阿表示,近年來,該市關閉了兩座燃煤發電廠,要求工廠從煤炭轉向管道天然氣,並計劃到2025年部署至少8000輛電動公車。
4月,新德里的運煤火車。近年來,德里關閉了兩座燃煤發電廠,並要求工廠改用管道輸送天然氣。
4月,新德里的運煤火車。近年來,德里關閉了兩座燃煤發電廠,並要求工廠改用管道輸送天然氣。 Associated Press
但官員們的解決方案裡也有一些不太可靠。最近的一個下午,在德里市中心一座雄偉的錫克教寺廟附近,一座綠色「霧霾塔」底部的巨型風扇向外吹出過濾後的涼爽空氣。附近,卡車上安裝的「防霧霾槍」向空中噴水。
19歲的大學生伊什梅特·考爾在街對面觀察霧霾塔。「政府做的是表面功夫,」她說,「為了讓我們感覺好點。」
廣告
「要是政客們認真看待我們的健康,對這個問題做點實事就好了,」她戴著黑色口罩,說話的時候還在咳嗽。「我們將不得不依靠掌管天氣的神靈。」
當中國針對自己的污染問題採取行動時,它經歷了一場了潛伏了幾十年的危機。
自1980年代以來,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推動了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非凡崛起。但它依賴能源密集型重工業來推動經濟增長,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
2013年,中國官員發布了新的國家空氣行動計劃,開始發布重要的空氣質量數據,並公開對污染問題發出警告
作為國家計劃的一部分,北京被要求將污染減少25%。專家表示,中國隨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一些工廠的工業排放標準收緊,將其他落後的工廠淘汰或升級;報廢2000萬輛舊車;改造20萬台工業鍋爐;並將600萬戶家庭的電力來源從煤炭轉向天然氣。
中國政府要求北京減少25%的污染,為此它使用了一系列方法,包括將燃煤鍋爐改用天然氣。
中國政府要求北京減少25%的污染,為此它使用了一系列方法,包括將燃煤鍋爐改用天然氣。 Jason Lee/Reuters
在某些情況下,果斷的行動是有代價的:例如,當官員拆除燃煤鍋爐時,一些房屋失去了冬季供暖。「這是一個清晰的例子,一個旨在帶來巨大變化的計劃沒能得到妥善執行,」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分析師勞裡·米利維爾塔說。「給許多人帶去深重的苦難。」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發現強硬政策奏效了。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大氣中被稱為PM2.5的危險細顆粒物濃度下降了大約三分之一。
廣告
北京的空氣還遠談不上完美,尤其是在冬天。去年,在超過100天的時間裡,北京的空氣得到「對敏感人群健康不利」或更糟的評級。芝加哥大學的格林史東表示,2020年北京的平均微粒子污染水平是洛杉磯的三倍。本週末,北京的霧霾達到了「非常不利於健康」的級別。
但是,根據能源政策研究所的數據,儘管德里總體上有所改善,但在2013年至2020年間,該市的空氣污染物濃度仍保持在大致相同的危險水平。
印度早就知道如何解決德里的空氣污染問題。1997年的一份政府白皮書將汽車尾氣和工業排放確定為污染的原因,並建議採取全面行動。在1990年代,該市收緊排放標準,搬遷污染行業,並要求其數千輛公車和機動人力車從柴油燃料轉換為壓縮天然氣。
但德里仍在與糟糕的空氣質量作鬥爭。
最近的一個星期一,天空呈現出喜人的淡藍色。但這樣的顏色會讓人有誤會。根據政府數據,空氣質量屬於「差」,294的指數得分「非常不健康」。令人滿意的空氣質量需要在50分或以下。
德里已經被陰霾籠罩了數週之久,空氣令口腔感到刺痛。
德里已經被陰霾籠罩了數週之久,空氣令口腔感到刺痛。 Adnan Abidi/Reuters